“听说有个国家标准进入报批阶段,我们是不是可以开车了?”电话那头传来了读者何先生兴奋的声音。
何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造成右小腿截肢,失去了驾驶汽车的权利。不久前,他听朋友说有一个与残疾人自驾车有关的国家标准已制定完毕,正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针对何先生透露的信息,记者采访了有关专业人士。
国标委:这是两回事
即将推出的国标是否会允许更多肢体残疾人驾驶汽车呢?
“这个理解不准确。《肢体残疾人驾驶汽车操纵的辅助装置》这项国标只针对辅助装置提出技术要求,不等于肢体残疾人可以开车。”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郭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我国残疾人对驾驶汽车的呼声很高。中国残联在数年前就启动了相关调研,希望能够推动制定与残疾人自驾车有关的各项法规的工作。
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肢体残疾的人数达2412万人。中国肢残协会副主席王延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借助辅助技术安全驾车”。因此,是否有足够辅助装置技术来支撑,成为残疾人能否驾驶汽车的关键。
郭淼告诉记者,现在国家允许左下肢残疾的人驾驶自动挡汽车,但交管部门、中国残联等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大量经改装的非左下肢残疾人自驾车存在,而且这些产品的设计、技术性能等都不过关,容易引发事故。
郭淼说:“我们制定这样一个国家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这些产品,同时也为相关管理部门完全放开残疾人自驾车的限制做一些准备。”
记者了解到,《肢体残疾人驾驶汽车操纵的辅助装置》规定了用于肢体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操纵辅助装置的分类、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标准中涉及到的装置也只适用于自动挡乘用车。
专家:残疾人自驾车不能一概而论
正在审批阶段的国标《肢体残疾人驾驶汽车操纵的辅助装置》将残疾人划分为左下肢残疾、右下肢残疾等9大类,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群适用的辅助装置进行了规定。但并不是对这9类残疾人自身能否自驾车进行规定。
那是不是只要借助相应的辅助装置,残疾人驾驶汽车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呢?有关人士对此有不同看法。
巴斯博假肢矫形器康复资源网的王明参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残疾人确实可以通过矫形器恢复部分功能,减轻家人和社会的负担。但是否可以借助矫形器开车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他指出,残疾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使用矫形器后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如果要放开限制就需要有更详细的分级制度。“或具体规定其康复状况到达怎样的程度才能开车,或由医生开处方来证明残疾人是否能够驾车。”他分析道。
记者了解到,公安部在2004年时对残疾人驾车做出详细规定,规定残疾人也可驾车,但必须上肢的双手拇指健全,且每只手其他手指有三指健全,肢体和手指运动功能正常;下肢为运动功能正常,申请驾驶手动挡汽车,下肢不等长度不得大于5厘米。申请驾驶自动挡汽车,右下肢应当健全。
不过,中国残联有关人士则对残疾人驾车安全表示乐观,因为海外资料显示,世界上残疾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是很高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如在香港,残疾人驾车的事故率几乎是零。
他认为,残疾人一部分机能的损害造成了另一部分机能的高度发达,他们对意外伤害保持高度警惕。伤残的痛苦经历使他们不愿再遭受第二次打击,也不愿因自己的过错对他人造成伤害。因此残疾人借助辅助装置驾车时会格外小心,安全性可以有保障。
在多家网站的调查中,同意残疾人自驾车的网友数量要远远高于反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