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去年去厦门,我想单独去哪儿妈妈都不同意,说她‘担心’;可我跟着她,好多时候又觉得没意思。比如说去海边玩儿,我想好好地看看海,可妈妈总让我摆姿势照相,就那一处海照了20多张!一路上都是这样,我不爱照相,妈妈却总是说‘这个景有名,照一张,那个景不错,照一张’。有的景我都来不及细看,只顾照相。”小可说。
听了女儿的话,妈妈有些委屈:“孩子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我替她多想着点儿,她就嫌我‘唠叨’。我让她拍这么多照片,也是想让她日后有个更美好的回忆啊。”
虽然小可妈妈认为孩子没有完全理解妈妈的“苦心”,但她说“回过头想想”,自己旅途中是有点过多约束女儿“其实女儿从小就很自立,她的学习、生活上的一些用品都是自己去街上买,四年级时还自己参加过北京的夏令营。这次女儿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让我觉得,不能再把女儿当做‘小女孩’了。我会认真考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她单独游。”
与小可同年级的微微,则对父母的旅游方式也表示出了“不认同”。
微微的父亲是“驴友”,一家三口几乎每逢节假日都会出游。本以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微微,会讲出许多有趣的旅游经历,小姑娘却语出惊人:“其实他们去的那些地方,我都不想再去了。”
原来,微微的父母都喜欢爬山,一有空儿就会呼朋唤友一起去。微微却认为,清远附近就那么几座山,爬了那么多遍,有什么意思?每次到了山顶,大人们兴高采烈,她却只觉得累,玩兴全无。
微微说她有点伤心:爸妈总是忽略了她的感受和愿望。“看够了”自然风光的她,期望爸妈能带她去“有历史内涵又有时尚感”的城市看看,或者,能和同学一起去也行。
听听孩子的心声
上学时没时间玩,玩成为一种奢望;而放假后,有闲却不会玩,或者玩得不开心,或者被家长填充了学习任务。在一些孩子眼中,假期反而变成了一种累赘。
“如何安排假期旅游,可听听孩子心声,依每个孩子的不同爱好,选择不同的度假方式、度假地点。”近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家政系的专家表示,长假是学习的驿站,孩子玩得尽兴了,学习效率更高。因此,假期旅游不妨与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等情商素质结合起来。
专家建议,假期出游时,家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多与陌生人打交道,利用出游的机会观察社会。孩子的喜好一定与家长一样,发生分歧时,家长应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决定。“上述小可不喜欢拍照,妈妈却认为能为她留下美好的回忆。其实,人生也不一定都得留下美好的回忆,留下缺憾会让孩子更懂得珍惜。”(蔡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