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 three
导游未尽职责
典型案例:李小姐和老公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6日某海岛纯玩游”。他们满以为这将是一趟满意的蜜月之旅,可行程第一天,地接导游就要求游客每人再交300元的费用,观看某表演,面对这样的插曲,大多数游客表示不愿意参加,导游于是让司机将大巴停下不走了,并对游客说“你们不交钱,我就没钱安排晚饭,宾馆房间的钥匙也拿不到”。最后经过反复争执,在与导游谈妥了人均100多元的价格后,20多名游客无奈观看了“某表演”。显然,这样的“业绩”让导游很不高兴。在随后的行程中,导游要么不给发房卡,让几十个人没有地方住;要么与旅游大巴的司机一起消失,将游客丢弃在海滩……
>>专家支招
专家神舟国旅市场总监 郭玲梅
要想解决李小姐夫妇的问题,需要在出游前和出游中分别应对。首先在当初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时,要对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做出明确约定,合同中应明确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名称和价格,并标明游客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有时旅行社可能单方面提出的所谓“临时安排”、“由地接社或导游随机处理”等含混用语,游客必须谨慎,在源头上避免导游可能发生的“恶行”。如果在行程中,导游依然因为自身利益没能满足而拒绝继续履行合同、提供服务,游客不要慌,可以立即打电话向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立即制止导游的行为。
■采访后记
旅游毕竟不是平常说的那种商品,它看不见摸不着,不玩一趟回来还真无法评价好坏。可谁都想在出游前就把一切都料理好,现在像携程、国旅等大旅行社倒是推出了透明团的概念,报名时所有细节一目了然,让您在签合同时可以把悬着的心放下来些。不过企业的“自律”终究只是一方面,游客自身是否能做到理性消费才是关键,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味贪图便宜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