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孟门山
2012-4-16 14:55:54
访问量:2964167
孟门山实际上是壶口瀑布下游大约五六公里的个河心岛.
以前没听说过孟门山,这次去延安红色旅游中途游览黄河壶口瀑布时,才知道和顺便游览了孟门山.
黄河在上游的青海贵德前有九曲十八湾,而到了中游就进入了充满帝王霸气的秦晋之地,这条桀傲不训的黄龙就老实多了,只能在秦晋两省之间的沟谷里随山就势了,同时这汹涌澎湃的黄河也自然成了山陕两省的界河.
我们这次旅行是从山西这边的吉县到壶口瀑布的,当靠近黄河时,需从东岸沿河朔流而上行驶一阵才能到达壶口瀑布,当我们快到壶口时,导游提示我们向河中观看,只见河中有一岛屿的样子,岛上还有庙宇塑象等景观,我当时也没有听明白就过去了.后来我们游览完壶口瀑布从黄河上两省共同修建的友谊大桥到达了彼岸的陕西一面后,就沿河顺流而下了,走了五六公里的样子就又来到了刚才从岸那头看见的河心岛景点附近.导游问大家去不去,也没有说清是否要门票,大家犹豫着下了车就向大门走去.
这就是孟门山的大门口,好象门口有人把守在收票.
人们犹豫着走向大门,心里琢磨自费三十元是否进去,好象这个景点不在行程内.
一问才知道这里原来是壶口瀑布的B点,买过壶口的票到这里就可不用票了.大家这就都愿意进去看了!
大家都不清楚孟门山的底细,一头雾水.
所以就请了个导游讲解.说岛上有“应龙神龟雕塑”,“大禹庙”,“黄河祭坛”,“孟门夜月阁”,“始足亭”,“四边碑楼”,“登山门楼”,“过桥楼阁”等景点。
距壶口瀑布下游五公里处,“十里龙槽”下方,在黄河谷底的河床中,有两块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两个河心岛.这就是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相传这两个小岛原为一山,阴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时,把此山一劈为二,导水畅流。此二岛,远眺如舟,近观似山,俯视若门。又传说古时.孟家兄弟的后代被河水冲走,曾在这里获救,故将此二岛称为孟门山。
孟门迎着汹涌奔腾的泥流,昂首挺立,任水滔天,终年不没。孟门“南接龙门千古气,北牵壶口一丝天”,其雄姿与龙门、壶口组成黄河三绝,而又以自己独特的风貌著称,古诗有“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的佳句。
大孟门岛长约300米,宽50米,高出水面约10米。其南面石崖上,有清、雍正初年,金明郡守徐洹瀛题刻的“卧镇狂流”4个大字.匾幅长2.5米,宽1米,是对此处山水奇景的真实写照。小孟门岛在大孟门岛上游10多米处.仅五、六十米长,这两个河心岛全由呈水平状产出的块状灰绿色砂岩组成,岩石坚硬,抗风化性能较强。
一条长长的吊桥把我们送入了景区之内,幽幽的脚步走在悠悠的踏板上,一种悠悠的心情也随着那来回摇摆不停的钢缆晃向了河对岸……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听说了许多遍,可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与此有关的塑像,大禹神情肃穆,眼视前方,手中拿着的、脚下踩着的是他治水的工具及伙伴叫神龟应龙.
这是岛内的第一个景观,大禹塑像,在此照个像,逢凶化吉祥.
大禹应龙神龟的碑文.
孟门岛长不到一里,宽也就几十米,高出水面约10余米。据说无论黄河如何滔滔大水,这个岛从来都没有被淹没过.
孟门山在壶口瀑布下游约数公里的地方,壶口瀑布多年前就在孟门山,由于长期以来湍急水流的不断冲刷,瀑布缓慢而持续地向上游移去,由孟门山移动到现在的位置。
这是大禹庙 ,庙的那面有祭坛.
百福图.
孟门山石碑.
击鼓祈祷.
其实我觉得历史上的故事毕竞是传说,可信度多少?天知道!
神龟背后.
那里有和尙在做法事,实际上就是向游人要钱,我并不小气,但我特讨厌和尚道人变相索钱,我坚信要钱的和尚道人都是假的.
这里到晚上还有社火晚会.
休息一会儿就准备离开这里了!
开心一刻.
再见了!
挥挥手!孟门山!把伱留在记忆里,我们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