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湘西之——凤凰奇梁洞
2012-4-16 14:56:59
访问量:2964070
边城到凤凰的距离,比我想像中远了很多,中午不到12点从边城出发,下午快6点才到凤凰,将近7个小时的时间在车上颠簸,人差点崩溃。这是我没有将路线查清楚的后果。
到凤凰已是夜幕时分,华灯初上,繁华似锦,完全没有想象中古镇应有的安宁和沉静,比想象中要漂亮热闹得多。
走在这样繁华又古老的街巷,这种对比中的协调让人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不一会,我就迷失在这座活力充沛的古城,虽然疲惫满身,却仍舍不得收了目光,停下脚步。
找了家干净又便宜的旅社,倒头便睡,直到第二天的九点。
这是第一个没有梦的夜晚,感觉真好。
买了张大通票,城里的九个特色景点没有异议,城外我选了“奇梁洞”和“南方长城”。
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奇梁洞了。
奇梁洞口
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在洞内随便游逛,但是进去之后才知道没有导游根本就不能游览,因为里面的灯光是由导游掌控的,没有导游就没有灯。开灯时间过长会影响洞里的温度。
整个洞分三层,第一层名为“地下龙宫”(名不知道记对没有),第二层名为“天堂”,第三层名为“十里画廊”。
名字听起来就很不错。
“龙宫”里的景致是暗河里的倒影。
暗河由外而内,河水深浅不一,导游说最外面的只有十几公分深,最里面有五六米深,因为洞顶姿态的不同,河面呈现的倒影也就景致各异,有的似海底世界,有的似石林倒挂,还有的,像一艘翻转沉没的船,导游开玩笑说那就是太坦尼克号。
形成这样奇丽的倒影,导游说有三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洞顶与河面的距离要在20米左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二是河面必须要平静,三是有一定的灯光配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下面的石头其实是倒影 导游的说辞很精彩,像我这种对于溶洞一无所知的人来说,唯有跟着导游才能领略洞中奇景的美妙,但是游人太多,离远了就听不清她的讲解,所以整个路程,我都跟在导游身后跑,她快我快,她慢我慢,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跟丢了,少听许多有趣的东西。(当然,导游是位很漂亮的苗家MM)
由第一层至第二层的通道,叫“迷魂谷”,有一点恐怖的名字,据说此洞还未开放前,考察的地质专家们曾在这条道上迷了路,所以取了这个名字。
在通往“天堂”的第二层中央,有一个空旷的大厅,垂直高度大概有1000多米,据说这里曾经是苗王议事的地方。苗王宝座旁边有个石壁,石壁上有个小孔,据说是水滴穿的,每当苗王要招集部下议事的时候,就吹响这个小孔,整个洞内的人都会听得到。
导游说能吹响此孔的人就可以做苗王了,我们也就跃跃欲试,不过
能做苗王的好像一个也没有……
传说吹这个孔就可以做苗王
“天堂”里的景观主要就是钟乳石了,姿态各异的石钟石乳,有的似观音,有的似十八罗汉,有的似八仙过海,还有的似一座座白塔……导游说这些钟乳石100万年才长一公分,人群中发出一阵感叹。这些看似奇异的石头,在漫长又孤寂岁月中忍受了多少水露的侵蚀,才有今天的光彩?我们无法想象,也只能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了。
100万年长一公分,它们要什么时候才能亲密接触呢?
第三层的“十里画廊”也是一样的石钟石乳,不同的是洞的径深更长,来回大概有40多分钟的路程,其间钟乳石的分布很广,像一幅幅精致漂亮的画,所以取名为“十里画廊”。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瀑布一样的石乳,导游用了一句诗来形容,非常贴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中间有段路是密集的石笋林,狭窄低矮,需要人弯腰匍匐才能通过,弯腰那一刻就觉得,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我们是那么渺小,永远只有顶礼膜拜。
穿过低窄的通道,前面就是一个空旷的大厅,洞顶是数以万计的倒挂着的钟乳石,大小姿态各异,参差不齐,像极了云南有名的石林(倒挂着的) ,凌空而下,颇有气势,在柔和的光线下,打造出一幅幅唯美的视觉盛宴。
石林(倒挂 的)
在洞的尽头,有一根顶天立地的石柱,名为“定海神针”,是孙吾空用的那根金箍棒么?或许是老孙成佛后把它给扔在了这里,成了一个闲置品,仅供人观赏了。旁边有一块悬挂着的薄的石片,叫五音石,导游说曾经有一位音乐教授用它敲奏出了一曲完整的《东方红》,不过后来有游人将其敲断了一点,现在就五音不全了,以后也不让游人进去试敲了。
大自然留给我们那么多瑰宝,除了玩赏,懂得珍惜的人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