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赴杨树沟,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感受红旗渠精神,接受红色教育(2011-04-1208:40:07)
2012-4-16 15:16:24
访问量:2964056
4月9日,市委办一行赴赴巩义杨树沟,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感受现代红旗渠精神:红色经典之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接受红色教育。
感受一:红色经典之艰苦奋斗精神
杨树沟由于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源匮乏,导致杨树沟村经济发展滞后。1980年7月被评定为革命老区村,2005年底,人均纯收入1560元,属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1998年2月,退伍军人张金保同志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新一届党支部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用三年时间建成了3个大型蓄水池,并组织家家户户建水囤,仅2000年全村就建了125个屋顶接水工程,逐步缓解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由于这些水库、水池大多利用的是雨水,遇到天旱,亦然闹水荒。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经过实地察看和多方论证,杨树沟村于2001年11月正式启动了响泉河引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党支部率领全体党员和群众,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靠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意志,在坚硬的岩石上一点一点地掘进。经过22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凿通了一条长712米(比红旗渠的青年洞还长96米)、宽2米、高2米的隧洞——响泉河引水工程,引来了响泉河水,解决了人民吃水难的问题。
感受二: 红色经典之吃苦耐劳精神
杨树沟人为了凿洞引水,曾面临巨大的困难,要凿洞却“三没”——没技术、没专家、没资金,这对凿洞饮水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他们却把洞凿通了。很多人问为什么,怀着疑问走进了杨树沟,才明白原来是这样的:
在“三没”的情况下,村支书张金保带头把承包工程挣得的5万元拿出来,又以个人房产做低押,贷款9万元,村干部也都无怨无悔地贡献出自己的积蓄,全村老百姓在党员干部影响下,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随着工程进展要购买柴油、雷管、炸药、钻头等物资的钱在哪?为钱愁,白了头。每天夜里,张金保都为第二天的花销用钱苦苦幂想,陪伴他作难的是相敬如宾的妻子和手中的劣质香烟。妻子心疼他,不声不响地把自己辛辛苦苦喂猪、喂鸡卖蛋挣得的5000元钱,都塞在他口袋里。因买炸药,缺少几百块钱,他卖掉了孩子养了五年的狗。就在这个月,他家的35元电费,无力交纳。这条山里的硬汉子没有被厚重的浮戏山压哭,却被没有一分钱难哭了。杨树沟山区群众的生活牵挂着各级领导的心,杨树沟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撼了社会。
感受三:红色经典之开拓创新精神
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振奋斗志,提高思维灵活度、劳动生产力和群众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功能,对发展企业,造福个人有重大作用。因此,杨树沟人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发开资源,建设了多项参与性科目,如三岛求生、速降等。另外,他们又建设了彩弹射击、真人CS、徒手逮猎等多种项目。这些项目参与性、模拟性强,精彩刺激,针对培训者的国防意识、团队精神进行了有效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