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湖的水烧开了
2012-4-16 15:17:32
访问量:2964092
一眼清泉
脚踏实地,辛勤耕耘;一份平淡,永存不灭。 “云龙湖的水烧开了”
李雪玲
【案例】
云龙湖畔,两岁多的小女孩叫了起来:“妈妈,快看,云龙湖的水烧开了。”此语一出,立刻引来一阵哄笑。小女孩天真地抬起头看了看周围,表情惊异。“谁能烧这么一大湖的水?那得多少煤气啊。”妈妈给这个孩子一个自认为很圆满的解释,她慌忙拉着孩子离开时,我还看见孩子手指着云龙湖的水:“就是嘛,你看看不是烧开了吗?”。此人群也非彼人群,徒留下我望着“烧开”的湖水发呆,这翻腾的水花还真如孩子所说。 【感悟】
儿童用感知来触摸世界、用纯真来观察世界,她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的直觉观察是敏锐的。他们是真正的感觉家而不是思想家,而我们的孩子,知识往往被自上而下地“灌输”给儿童。他们被当作是空空的器皿,需要填补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用成人的习惯和思维来固定他们的发展趋势。又一次想起《种树郭橐驼传》,故事的主人公——郭橐驼是个种树高手,不管什么样的树,到了他手里都长得根深叶茂,果实累累。别人向他取经,他说:“种树要讲种树的规律,移栽的时候,树根要舒张,培土要平,行距要密,还要用原地的旧土。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要紧的是栽好了树以后,就不要再去管它了,让树木随着自己的本性自然生长。我只是不妨害它生长罢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别人种树就不是像我一样,不但把树根蜷曲在一起,还从别处搬来了肥沃的泥土,对树木爱得过于深厚,担心得过了头。早上看看,晚上摸摸,走开了还要再回头瞧瞧。更严重的,还用指甲掐一下试试树枝有没有枯干,摇一摇看看树的松紧,经过这样的折腾,树还能长得好吗?从表面上说是爱护它,其实是害了它啊!”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孩子就是这小小的树苗,他的自然天性就是有一个好的环境,一个自然成长的机会,你不需要去干预。孩子体内本身就有一种天然趋势:要学习、要探索和了解世界。只有当他们被系统地强迫吸收与他们体验事物的道路无关的知识时,才变得不情愿和不愿意学习。维护并与孩子学习的自然渴望合作,是我们新教育的基础。在此方法中,老师的角色是对他们的要求用一个开放和更直觉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信任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和独特能力开始。不去妨碍他就是对他最深的爱了。
有这样一副漫画,小学生们初进校园时是三角形的、菱形的、四边形的,各式各样,各不相同。但是毕业时走出校门的都变成一个模样,都是圆形的了。是什么束缚了孩子们张扬的个性,我们一直在说创新教育,但是我们在课堂中给过孩子多少创新的机会?当设计一堂课时,孩子们的回答超出了预设的范围,我们是否做到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在我们的教育中需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太多,不单单只是一张考卷啊!
【教育的思考】
一、张开想象的双翼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期。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想象也许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那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案例中云龙湖的水波,怎么不可以是烧开的水?二三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决定了他们认知社会的能力。当你在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0”时,孩子有时会马上叫道:这是张大的嘴巴,煮熟的鸡蛋,妈妈的耳环或者是其它一些你根本想不到的东西。这时候,假如你因为孩子没有按照你的思维去学习而火冒三丈,责备他:“胡说!这是阿拉伯数字零。”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挫伤孩子想象的积极性,把孩子的思维过早地束缚在成人所划定的框框里,而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天真与童趣。
父母一定要用心地倾听孩子每一个“可笑”的幻想,而不要嘲笑他们,如果父母仅凭自己的经验来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判断,那么孩子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就会被无情地扼杀于摇篮之中。
二、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周围习以为常的事物
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周围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基础。我们真的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自以为很了解孩子吗?不是的,我们的思维定势决定了创造性火花的熄灭,如果说4是8的一半,通常人们会回答:“是。”如果接着再问:“0是8的一半,对吗?”这样必须是在经过一段思考的时间后,大多数人才同意这一说法(8是由两个0上下相叠而成的)。这时如果再问:“3是8的一半,是吗?”人们很快就会看到将8竖着分为两半,则是两个3。
还记得十几年前同事在办公室出过这样一个猜谜游戏:
一天,某市公安局局长正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忽然局长十多岁的儿子跑进来焦急地说:“不好了,不好了,你爸爸和我爸爸打起来了!”请问到底是谁跟谁打起来了呢?
办公室里所有的老师都在那儿冥思不出一个结果出来,某位老师调侃正在办公室罚写作业的学生,“假如你能想出来,你这两天的作业就可以免了。”偏偏被这个孩子想了出来。结果让大家唏嘘:“怎么就没想到公安局长是位女的呢?”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当我们学会转换思维的角度,就会更好地看到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发现创造性地问题解决之道。
三、开启孩子的感知世界
给孩子提供一个不受时间、空间和材料限制的,有挑战性、有吸引力的环境。孩子只有在他们自己支配和主宰的环境中创造的火苗才能被激发出来,所以,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活动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重要的是活动过程而并不是活动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尽量提供给他们看、摸、尝试、学习,及自我表现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