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戏情思
2012-4-16 15:20:15
访问量:2964269
记不清多少次去过浮戏山了,每次山水如是,惟一改变的是人在山水中的消散与聚合。今年的农历三月三日,来这里参加拍手订情节的人竟达上万。
和着滚滚的人流,我们同往的是十多个文友。进入浮戏山,一股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冬天干枯的树枝长出了新绿的叶;那好看的小草,鲜嫩嫩地,像一抹淡淡的水彩,像一团浅浅的云雾;白的山菊,黄的迎春,粉的桃花……婀娜多姿,把浮戏山装点得异常绚丽。更让注目的,是漫山遍野的林间小径上,飘挂着的以“情”为主题的五色彩标,它们伴着风儿的轻轻拍打,仿佛唱着一曲曲微妙的歌。
那是让人去感受人生的真谛,人生的真谛哟!
三月三拍手订情节,原是浮戏山一带百姓为表达对心地善良的玉仙公主忠祯热烈、始终不渝的爱情向往而传袭下来的一个庙会。庙会短则一两天,长则三五天,其时这一带的青年男女在山上以拍手呼应的方式谈情说爱。这初听起来,咋让人难以置信:早年遥远的山路,散落在丛林中三三两两的人家,怎么可以如此风情,浪漫?然,多情的浮戏人把自身的文化推向了极致,在当天的“浮戏山拍手订情节”主会场,听他们说:
很早很早以前,这里一片汪洋大海。万顷碧波之中,有一座露出水面的小岛,岛上奇花异石,亭台楼阁,莺啼鸟啭,羊奔鹿鸣,尤其是那一道道飞珠溅玉的山泉,冬夏不断,令人心沁神醉。一年的三月三日,玉皇大帝的干女儿玉仙公主化成村姑来到岛上,恰遇东海龙王的三太子扮成小和尚在此游玩,二人一见钟情。几度风的清晨、月的良夜,玉仙公主在前边跑,三太子在后面追,奇峰挡路、花丛遮目,他们以拍手为号,相引相约。一天,他们玩兴正浓,却被岛上八仙之一的何仙姑看到了。只见何仙姑将手中的荷花枝一挥,跃然在空中写下红光闪闪的“佛戏仙”三个大字。恰在这时,云游四方的西天笑面佛在这里路过,他见何仙姑如此污辱佛门,不由怒从胆生,速将手中念珠向何仙姑打去。何仙姑哪甘示弱,举起荷花枝迎将上去,刹时念珠穿落、花瓣飞舞,天昏地暗、险象环生……最终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即令太白金星前往调解。太白金星细听双方陈述理由,沉思良久,作了一个折衷。他让何仙姑把“佛戏仙”中的“佛”改为“浮”,把“仙”改为“山”,这样既不否认“佛戏仙”,又给了佛、道两家面子;对风流的三太子作出私离龙宫、戏恋村姑,发配海南垦荒种椰的处罚,并让他年年挑选椰中上品朝贡玉帝;对玉仙公主不守宫规、擅闯下界与小和尚苟合,以伤风败俗为名永囚小岛。从此,玉仙公主和三太子天各一方,但她无怨无悔,在此广植药草,普度众生,成人姻缘,安抚百姓,人们感其恩德,便建玉仙圣母庙朝夕供奉,并一代一代传承了拍手订情的习俗。
仅仅这个神话传说,就有多迷人啊!而当我们从拥挤结实的主会场像猫钻洞子那样挤出来,走过摆着不同造型佛像、像征吉祥的饰件以及根雕、摸笛、葫芦箫、小瓷人等民间工艺品和金银花、柿子饼、山核桃等土特产品的临时集市,来到庄严肃穆的玉仙圣母庙前被称为“洗脸盆”的圆形小湖边时,湖面上微微泛动的波澜,也似乎向人们悄声诉说着她遥远的故事:三太子发配海南不久,玉仙公主便产下一子。此时,东海龙王奉旨要将这一带的海水退去,但他念及玉仙公主和龙孙在这里生活,就为他们留下一条沐浴河和一个洗脸盆。沐浴河便是如今在峡谷中穿流的玉仙河,河水流缓处平静如镜、清澈见底,急流处喷雾生云、飞泉百道;洗脸盆便是这个圆形小湖,传说有一年三月三,丽日当空,万里无云,天空忽然飘来一片湿云,云过处闪现一道彩虹,玉仙圣母脚踩莲花从湖底升起,在湖面停留数秒退入水中。东海龙王还给孙子留下一个龙宫,这龙宫就是现在的小龙池。小龙池常年水流不断,越过山涧,挤过石罅,跨过平川,汇入河流,日夜不息地奔向东海,他要去请求爷爷让父母重聚……
小湖周围人流如织,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身着节日盛装,有的是腰系五彩绸带的秧歌队,不少是挑着手扎花篮,抬着面蒸猪羊,手提折叠元宝、莲花、转山宝等佛教用品的进香人,还有手持鲜花准备去求玉仙圣母赐婚的翩翩少年和含情脉脉的年轻女子。这时,玉仙圣母庙内正上演着两场古装大戏,庙宇周边的山坡上绿潮初涌,彩旗招展,人头攒动,丽人云集;庙边的松柏青翠欲滴,上面挂满了人们祈福的红色绒线和“好人一生平安””的织带;高高的庙墙上插着五色小旗,远近数百米,全是等待进庙或是从庙里出来的人。他们个个满脸虔诚,很规律地从湖边登台阶打前门进去,然后循环着从侧门出来。
怀着对玉仙圣母的崇敬,我们走进庙院。大殿前一个戏班上演的是《泪洒想思地》,一个戏班上演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想必点此戏的人是为玉仙圣母为情所痴,甘愿凄婉终生、永囚小岛而感慨吧。大殿内香火缭绕,玉仙圣母身坐莲台,头戴金冠,身披明黄绒披风,面若桃花,口若桃红,丹凤眼上细眉轻挑,慈祥的表情中有一点不可说、不可拟、又不可想的淡淡漠然,这或许就是佛家的所谓“空”吧?在万千思绪中,我想,玉仙公主莫非就是浮戏山很早以前哪个大户人家中一个美丽而痴情的女子?或者是从远方逃婚而来,她不羡荣华,不慕富贵…
有人说“先有江南美而后有江南才子”,有人说“先有江南才子而后有江南美”,这也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争执。究竟是先有了浮戏山人的多情才有了浮戏山水的万种风情呢,还是浮戏山水的风情万种宠坏了自己的孩子,竟能使他们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哪怕被人耻笑,哪怕触犯戒规、忍受囚禁,也不愿把自己的生命变成喑哑的花朵?我们思考着、讨论着这个的话题,前去圣母大殿南边一座小楼的办公室,拜见了浮戏山老庙道观主任安美如女士。安美如身材修长,举止文雅,气清骨秀,神色坦然,出语惊人:
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以感知存在的。印度作家奥修普说,当你看着一朵玫瑰花的时候,你感到快乐——你的快乐是玫瑰花创建的。现在的科学已经证明,当你快乐的时候,玫瑰花也感到快乐,它依赖你,等着你来。如果你不来的话,它就像一个爱人似地感到难过,这是一个科学的事实,不是诗歌。《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唐多令》词中有“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的词句,是林黛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表现自己缱绻风流、薄命漂泊、寄人篱下、爱情破灭的哀愁写照。当科学时时刻刻给人以新的启迪之后,会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地升华到新阶段。过去,我们常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来表现人的情感本能,那么,今天我们说“草木有情,人孰无情”不更贴切吗?安女士一气说了这么多,她接着把话锋一转:订情节虽然以婚恋情为主旋律,但它让人萌发了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当你陶醉于其中时,你能说出哪一部分是物质需要,哪一部分是精神需要;哪一部是唯物的,哪一部分是唯心的……
从玉仙圣母庙出来,我们避开喧嚣的人群,走在一条山间小径上。一簇簇无名的小草、一团团烂漫的山花,恪守着春绿秋黄、岁岁枯荣的生命法则,不免让人赞叹、怜惜;静默的山峰,沉寂的石头,蕴涵着世事变迁,记载着风物转移,不能不让人从中领悟它温和内敛的性格;还有那生长在悬崖断壁上的一株株老栎树,它没有松柏的雄伟苍劲、巍峨挺拔,但却在石缝间生长,扭曲地旋转向上、向上,这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力啊!
清清静静的身心自由,最能激发生命中的真情结。订情节主会场上,一场“抛绣球,招情郎”的节目正在达到高潮。我们就近坐在一面山坡上,摘一片绿叶放在手中,呼吸着它带有泥土芳香的气息;采一片柔润的花瓣,欣赏着它那梦幻般的颜色。一种与世无争的念头徐徐从脑海掠过,我不禁心头一颤: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想到“抛球招郎”只是封建社会深闺小姐、清雅仕女在无可奈何中向命运抗争的一种方式呢?她们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孤注一掷之中,这不是向生命的一种呼唤吗?在情难自禁、欲说还休之中,我想,虽然众多的女子对自己的婚姻仍遵循着繁衍后代的命运安排,但任何习惯势力的束缚总阻挠不了生命发展的规律,尽管有时曲曲折折,有时蠕动爬行,但一直向前、向前……
浮戏山是一座遥远的历史宫殿。我喜欢品赏雪花洞晶莹生辉的蔚伟奇观;喜欢看小龙池一澄到底的透明清澈;喜欢听山泉的流水声,它多次和着我思绪的波动,流,流,流过凉爽的桃花峪,流入缓缓的玉仙河……
我崇尚浮戏山古老深厚的民俗文化——情。这种神秘而美好、不可捉摸却又十分珍贵的人文文化,曾使多少才子佳人,凡男俗女为之倾倒困惑,为其生为其死,给人留下了哀哀怨怨的动人故事和凄凄凉凉的悲伤回忆。订情节,作为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在中原在浮戏山恢复,这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展开的又一种形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