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戏山巅古城堡
2012-4-16 15:20:24
访问量:2963938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 立即修改 | 关闭
人们大凡都知道古老的长城,而对郑州浮戏山地区的郑韩长城和古城堡群却很少了解和游览。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驱车从县城南驶,飞越高耸叠翠的万山,穿过碧波荡漾的三仙庙湾水库,便进入了两山夹峙、连绵不断的峡谷之中,这就是春秋战国晚期的郑韩长城遗迹的北起点——王宗店。
这里群峰耸峙,青山碧谷,溪流碧透,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对这称之为“蛇谷”和香炉山(南小顶山)的秀丽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清泉一涵,停碧山半。以下深涧交叠,涸无滴水。下坡行涧底,随香炉山曲折南行,山形三尖攒立如覆鼎,众山环之,秀色娟娟媚人。涧底乱石一壑,作紫玉色,两壁石壁婉转,色较缜润,想清流汪汪时,喷珠泄黛,当更何如耶。”当时,这里是秦攻韩北方重镇荥阳的要道,也是郑、周、韩的防守重地,故长城从此筑起,绵延于新密市茶庵。
“不到长城非好汉”。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爬上了香炉山巅,只见各种山花竞放,醉人的清香令人如人仙境。遥望南方,随山势起伏蜿蜒而筑的郑韩长城,宛若一条游龙,盘卧在馒头山、香山顶、花谷堆、南横岭、风门关炮楼、五岭寨……隐隐约约,朝朝暮暮,迎中原日出,送嵩山落照,或翘首于峰巅之上,或俯身于峡谷之中,跌宕起伏,全长30多华里,看不到尽头。近看眼前,那遥迤耸立的古长城遗迹.一般宽为2至3米,高2米多,其筑石材是采用自然石和手工而成的石块干垒起来的。虽经千年沧桑,仍巍然地矗立着。可以看出它当年之雄伟壮观的风采,也说明筑垒时的生产力已发展列相当高的水平,充分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这是值得我们引为骄傲的。
这座古长城虽然不能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但它的气势也极为宏伟、壮观,当时同样起着捍卫疆土、防御外侮的作用,也是千里中原之上少见的奇观。我指着古长城对同仁们说,它的下面垫着几代服役工匠的白骨,它的上面涂满了戍边将士的碧血,封建社会兴衰荣辱的历史也垒进了它漫长的墙身。这时,在我的骄傲和自豪情绪里,默默地渗入了一缕淡淡的哀愁……
汽车回转西驶,继续去寻探那浮戏山地区历代建筑的古城堡群。据记载,浮戏山方圆数十里内有各代修建的古山寨、古城堡三十多座,仅环翠峪风景名胜区内就有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群二十一处,较为有名的有卧龙台寨、孟良寨、梅家寨、石楼寨、马头寨、龙马寨、马上寨、二郎寨等。这座座坚韧古朴、巍巍壮观的城墙、堡垒、碉堡、城垛和烽火台等古代军事设施,建筑朝代不一,都属于防御性的,用途目的也有所不同。宋元城堡的孟良寨、黑山寨、天堂寨、凌霄寨等,都是由于保卫皇陵驻扎军队抗金抗元而修建的。孟良寨,据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巩县县志》记载是“宋将孟良所立”。传说宋仁宗(公元1021~1065年)时孟良与焦赞同为杨六郎(延昭)的朋友,也是得力的家将。仁宗时为保卫皇陵,就在此山和附近诸山上驻扎军队。现在还能看到宋代教练军队的地方,记有“宋时孟良常习射于此”的靶场,并发现有宋时“义军都统之_印”等文物,到处呈现着当年雄踞一方忠宋保民、抗元抗金的伟岸姿态。清代城堡有卧龙台寨、八峰寨、风屏寨、将军寨、龙马寨等,建筑技术有所进步。石城巍峨,城墙高大坚固,寨门上大都嵌有门额刻石。尤其清末的筑墙堡垒,大多是为对付农民起义军的。但义军在这些城堡丛中,英勇善战,突破了道道城墙,攻占了座座城堡,壮大了队伍,赢得了胜利。捻军在此越过风门口后大批贫苦农民纷纷参加,成长壮大为十万大军,使满清朝廷大为震惊。浮戏山地区的座座城寨、城堡证明,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产生之必然,是建筑艺术上的巨大进步。由于统治阶级之间战争的频繁和阶级斗争的日趋尖锐,城墙、城堡作为一种防御性工具,历代统治阶级对此都寄予极大的希望,但是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更不能挽救腐朽王朝覆没的可悲下场。
在畅谈与遐想中,车已停在环翠峪风景名胜区的入口处。在众多的山寨城堡中,我们首先选择了卧龙台寨作为游览第一站。我们从二郎庙仰望,只见城堡高接苍穹,逶迤山巅,与天公比高。从寨南坡沿着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爬石攀岩,穿林抓蒿,终抵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寨门额刻石“卧龙台寨”四个大字,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2年)所立。进寨小憩,看到寨材用青石块垒筑,寨垛齐全,据有关部门测量,寨墙周长1695米,高7米,宽2米,保存比较完整。还有东北二门。寨内遗存有明万历年间古炮两尊,每尊重800斤。寨顶有四孔石砌窑洞,一度是抗日战争期间皮定钧司令员、徐子荣政委的指挥所,可见地势之险要。
我第一个登上城堡顶峰,徐徐的清风迎面吹来,顿感全身爽快。远眺二郎寨、马头寨、八峰寨上的城堡,像一条条长龙盘卧山巅,其磅礴气势,使我赞叹不绝,浮想联翩。我想,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不妨可到这山寨、城堡上走一走,看一看古人是如何用一墙之隔,拒敌于千里之外的行为物证。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作为一种古代建筑艺术,古城墙、古城堡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创造才能。俯瞰台寨全貌,只见巨龙般的寨墙随山起伏,上下飞舞,左右翻腾,煞是壮观。那密集的寨垛、炮眼、炮台.俨然是一条坚固的防线。就在这城堡内外的角下,还埋着“成丘”的士卒尸骨哩。再看寨内,满山青翠,林木丛生,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野花香逸,鸟啼声声。此景此情令人陶醉。正如明代诗人禹选赞日:“嶙峋险崤纪斧城,云雾缭绕半山空。隐隐烟霞九霄飞,现出巅古石成形。”
在归途中,我们还游览了备战洞。我想,在我们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但也创造了许多虚妄之物,而且为此还要费出倾城倾国之财,动用成千上万、一代数代人,直到我们逮一代人还干过这种傻事。文化大革命中,做了不少劳民伤财的事。就在环翠峪北部的山脚下修筑了一个大规模的地下中原航空指挥所。这个洞是把一座山底挖空,用钢筋水泥建造的一个现代化军事建筑工程。游览后,我站在一块高石上,仰视山巅古斑苍然的古城墙、古城堡,再看看山底下固若金汤的现代化备战洞,既有感奋,也有慨叹,还幻想着未来世纪人们再也不用徒受筑城墙、挖地道之苦了,代之而起的将是高度现代化的建筑群,人们将幸福地生活在那两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之中。那时候,人们也许会聚集在这古老的长城、山寨之脚下,向后代人讲叙着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一次次噩梦般的战争……
雄伟壮观的古长城、古城堡梦幻般地留在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