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蚀的风景,消逝的岁月
2012-4-16 15:20:37
访问量:2964201
序
鲫鱼湖是我老家的一片湖,岁月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将它风干成一块块粮田、一口口鱼塘。昨晚失眠,鲫鱼湖连同儿时的相关记忆突然苏生,一个个片段连成一条彩练在我脑中飘飞起来......今早上罢自习,便开始上机整理关于那片湖的记忆。
2009.11.17
杨树沟
家门前有一条杨树沟,直通鲫鱼湖。印象中它像一条白色的练绸向南舒展的飘去。关于这条沟的最早记忆就是:一条机船缓缓向南开去,船主用什么工具向外倒船舱的积水。船头刺破静水,船尾拖着涟漪,船帮射出白水。
发鱼汛的时候,杨树沟偶为捕鱼主战场。那时,男女老少齐上阵,十八般渔具齐上阵,场面蔚为壮观。有两种渔具我至今不知其名。一种下为其快无比的单刀,刀尖有倒钩,上为较长的竹柄或木柄;另一种下为扇状竹木条,条上有诸多大钩。此二具当可进博物馆了。
这沟后被填平大半,剩门前一坑塘,叫杨树坑,成了鱼池,现在仍在。沟南段一段在机械不发达、以船运为主的时候存在了一段时间。记得八九岁的时候与小玩伴一起在这沟里撑船嬉闹,小小人儿,用几只竹篙,把船只撑得飞快,船头把水激得哗哗的响。这段不久也被凌迟为一口口鱼塘,只在一条新挖的干渠的腋下扔下了无法利用的一小段,每在干渠水落时,一班大人围而戽之,得鱼百十斤。
读高中的一年的暑假,带年幼的侄子、外甥戽鱼,在一棉田拐角处,方寸之地,水须臾就干,拉动水草,只见鳝鱼爆豆似的蹦出。那次掐鳝鱼的乐趣,侄子们时有谈起。现在想来,那处地方该是杨树沟的遗迹,那次收获的满篓鱼当是它甘棠遗爱了。
茂武
此人是大哥高中同学,家里人这么叫他,不知二字是否这样写。
暑假时候,茂武他们到家消夏,主要活动就是划船进鲫鱼湖。晚霞烧红西天时分他们满载而归,收获最多的是莲蓬,要用家里的花罩【圆柱体渔具,容积约一方】抬,还有又白又脆又甜又新鲜的莲藕。往往还顺手捡一些野鸭蛋,用鲜嫩、宽大的荷叶包回来。门前杨树沟船上茂武们愉悦的笑声,是我三四岁时的记忆。
张家码头
这是老家的俗称。父亲因在国名党军队当过上尉文书,在当时是历史污点,所以被遣送回乡,所幸出生渔家,父亲被安排去码头摆渡,兼管账务。码头在村西,一条水路贯穿鲫鱼湖南北,南通杨林尾镇。我偶尔在父亲的船上玩耍,多次漂湖而过。我对鲫鱼湖从未有过完整的印象,只觉得水下是招摇的嫩绿的水草,水路靠边的是浮在水上的荷叶荷花和一些不知名的植物,再靠外是站荷和风起云涌般的芦苇。在沁人心脾的湖香薰陶下,听得桨声欸乃,头顶不时有白绸一样的水鸟翩然飞过,成为儿时心幕上游动的田园诗句。
说到父亲的渔家本色,记起老辈们讲的一件旧事:五四年闹洪灾,一家人逃荒至襄河天门段,船行至一拐弯逼仄处,江水“哇哇”地叫,执桨的幺叔一时慌神,眼见船要掉向,父亲一把抢过桨,左腿紧蹲船梁,右桨舵定船只,左桨拼命划动,船箭一样被抛出老远,才惊魂未定的平稳而下。七八口人回望身后簸箕大的漩涡,不觉倒抽冷气。
宏伯伯
作为湖区的后人,我只见过一个真正的渔民,他就是宏伯伯,他好像不是本姓本村人,与我父亲有交情,业余长在我家聊天。他总是早上八九点钟上岸,给我家送来一些鲜鱼,抽支烟,闲聊一阵再走。夏初所罾黑鱼苗多,黄黄嫩嫩,我尤爱吃。因此其人已基本无印象,饥荒年代那般奢侈的情形却如在昨天。
船
生产队有船约十只,艄尾处均刻有序号。这些船是合作社时各户充公的产物,所以时有几号船是谁家的说法。过去出没风波里的船只后来用来挖泥打草装运谷物和杂物。大哥二哥曾驾船到湖中打草挣工分,为堆得起立方,百般采用中空方式——那时叫“架炮台”。有次大哥打草时,踩得一只甲鱼脸盆大,弄回烹食,一家人嘴上流了几天油。
听母亲后来回忆,三岁时,我在杨树坑泡谷种的船上玩耍,不慎掉入相邻两船的夹缝,一族叔在坑边看船无故晃动,狐疑地去看究竟,幸得发现。当时笑谈必有后福,而今此生已过不惑,生活工作平平淡淡,不知算得上有福报否。
夜渔
月白霜清的秋夜,父母有时驾生产队的船捕鱼,我同去过几次。通往鲫鱼湖的大沟水跌见底,为方便过往,人们在沟上筑小堤埂,仅在中心水槽处留缺口,让水通过。父母就在缺口处用虾搭子网鱼。前半夜明月朗照,水面波光粼粼,缺口处水声哗哗,船舱里网得的鱼扳得船板阵阵响,偶尔还响起父亲刚劲的咳嗽声。后半夜无月,便点起马灯,幽微的光照见网中银光闪闪的鱼,自是一乐。
我熬到下半夜的时候不多。兴趣耗尽,就蜷身在铺有稻草的舱中入眠。想到这段往事,稻草香不觉扑鼻而来。
十字河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时候,就是鲫鱼湖消失的开始。七十年代初,接连两年动用大量民工开挖十字河。十字河贯穿东西南北,就像锋利的刀在鲫鱼湖上划了两下,鲫鱼湖的血就顺着这两道伤口流尽了。
民工当时称“民夫子”,住在我家的是新台村的。烧饭的是一黄姓退职男老师,有些姨娘味。其时此人鳏居,逢人就托媒。其烧得一手“神仙饭”,水米下锅后不再揭锅盖,开盖就是香喷喷的米饭。焦黄的锅巴几分厚,咬得咯吧响,浇上一些热米汤,吃着更有味道。黄每天好意给我留下一方锅巴,我会搬着有滋有味的吃上老半天。黄改革开放后在仙桃城开了一家一流照相馆,闻名远近。现在的皇宫照相馆疑为其所有。
十字河竣工后,鲫鱼湖被围成两个片,大片叫三千亩,小片叫五百亩。有一年夏天,我们十多个小伙伴相约到三千亩偷鱼。当时起北风,北岸水浅,我们便围成一圈,把一个小水荡步步为营扫荡一遍,收获颇丰。我把两只长裤腿裤脚扎实,几条鱼就装满了两裤腿。鱼不肥,饿的肚皮挨肚皮。
藕坑
宿年的藕坑是冬季戽鱼的好去处。扒开冰雪,戽尽坑里的水,首先出现的是鲫鱼赶鱼等白色鱼,用脚捅坑泥,就有黑鱼冲出,大者上十斤,小者亦有三两斤。也有冬季挖藕者,挖得几十斤,下午又累又饿挑回,其情可怜。
朱海清
朱海清,我中学时代的好友。暑假到我家两次,除了一起学习,到鲫鱼湖去是最大乐趣。摘了香嫩的莲蓬,用青草窜了,挂在脖子上边走边吃。又抽藕带若干,摘野菱角半篓,路上生吃一点,其余带回家炒吃,亦为一乐。那时鲫鱼湖已消逝,我们玩乐处是鲫鱼湖留下的一点点痕迹。这不过是湖乐之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