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准备去哪儿呢?
2012-4-16 15:59:18
访问量:2964056
春节去哪儿呢?
想来想去,还是到我们胡主席去年春节去的地方吧.
行车路线:南京——杭州——温州——福州——厦门——南靖(永定)
行车里程:1400公里(单程)
D1:南京--福州(住福州)
D2:福州--华安(二宜楼、南阳楼福建土楼博物馆)--漳州--南靖--南坑--船场--书洋(住书洋)
D3:田螺坑(四菜一汤土楼)--下坂村(东倒西歪土楼)--塔下村(张氏祠堂、裕德楼)--河坑(石桥村顺裕楼、怀远楼、和贵楼)—永定承启楼—洪坑民俗文化村、振成楼—初溪土楼群—南靖
D4:南靖--集美-厦门(住厦门)
D5:厦门--福州--杭州(住杭州)
D6:杭州--南京
三地土楼总结
华安土楼:多元感受贯穿古今
华安土楼主要分为大地土楼群与上坪土楼群两部分,以“土楼之王”二宜楼为代表的大地土楼群都属于世界遗产的行列,这里有最适宜居住的环境、最独特的布局构造、最周密的防卫设施、最厚实外墙、最科学的设计、最丰富的壁画、最完整的保存、最早获得“国保”和走向世界最早的“九最”二宜楼,也有涵盖福建土楼全貌的土楼博物馆南阳楼,还有民居风格浓厚的东阳楼。
上坪土楼群年代久远,由齐云楼为首的“土楼之母”领衔,“土楼中的圆明园”日新楼和世界唯一的石土楼--升平楼坐镇,残垣断壁的感伤里却是另外一种风情。
观赏过两地土楼后,因为其风格的不同而没有雷同的感觉,反而有强烈的对比,游客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收获算是颇多。
县城附近有世界上种类最多的竹种园,可以徜徉于绿色汪洋之中,感受奇形怪状的竹子带来的目不暇接。土楼与青竹,黄色与绿色,建筑与自然,这样不重复的视觉感受,让人不断沉浸到新鲜里。
不过,由于华安土楼开发起步较晚,各种旅游配套不全。当然,也有商业味道不浓的好处
南靖土楼:土楼的现代生活
南靖最棒的景色就是田螺坑土楼群和塔下土楼水乡,从南靖县城到书洋再到田螺坑-下版(裕昌楼)-塔下,或者从南靖到书洋-和贵楼-梅林,途经云水瑶古镇,这是两条比较经典的旅游路线。
田螺坑土楼群因其“四菜一汤”的造型而闻名,尽管其几座土楼相对其他土楼而言没有太长的历史,但是里面大部分房间依旧居住着村民,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是一个体验当代土楼人家生活的好地方。
塔下水乡的景色也是独一无二的,土楼的刚毅与溪水的柔情纠结在一起,体现出大自然鬼斧神工与人类智慧的完美交融,此地是当之无愧的底片杀手。
河坑土楼群的“北斗七星”与田螺坑交相辉映,但除了个别土楼还有历史的影子外,多为上世纪所建。因此,南靖土楼最大的感受就是民风很重,生活气息很浓,土楼的历史感与建筑特色往往被淹没。
永定土楼:客家大家族
永定土楼起步早,客家文化的宣传与发展也做得到位,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提起福建土楼首先想到永定。但是随着学术研究的推进,福建土楼不仅只有客家土楼还有闽南土楼的概念传播开来,看永定土楼不能代表福建土楼的全貌。
永定土楼群比较多而大,方楼、圆楼、五凤楼似乎应有尽有,客家民俗文化村里有一些表演和体验,让人真正融入到土楼的生活中去,体验客家的情、义、礼。除了土楼还有温泉,一边看土楼一边享受温泉的滋润还是挺不错的享受。
但是永定土楼可能出镜率太高,给人的感觉并没有超过图片或者是影像所带去的震撼,又或者是过分强调客家民俗,而忽略了建筑本身的文化,让很多人看过永定土楼之后,依旧只是停留在土楼那个圆圆的堡垒阶段,深入的东西没有被带走。而大量的土楼,装饰上也风格一致,看多了,视觉容易疲劳,让人感觉陷入到一个又一个的建筑圈圈里。
福建土楼主要集中在永定、南靖、平和、诏安、漳浦、华安这几个地区。其中以永定、南靖的土楼保留的最为完整,数量上也占据了一大部分,而且这两个地方离的不是很远。
南靖县最为精美的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夯土配方与夯筑技艺极为高超,室内雕梁画栋,充满古雅书香气息。
永定县最有名的是振城楼。振城楼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而且,振城楼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土楼中非常罕见。
如果把当地的土楼都看遍,时间上不仅成问题,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在此参照土楼的建筑形式推荐几处最值得游览的土楼:
圆楼部分
永定县振成楼(俗称:土楼王子) ★★★★★
振成楼所在位置是洪坑民俗文化村,是目前已经开发的唯一的成片的成熟的土楼旅游景区。振成楼,建于1912年,分内外两圈,土楼中间有一座像舞台般的祖堂,堂前竖立的四根石柱高7米,有点罗马建筑的趣味。
性质所属:历史人文 传统民居
门票:联票50元/人,包括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等核心景点。
永定县承启楼(俗称:土楼之王)★★★★★
承启楼是高北土楼村的代表,有四环四层,圆中圆、圈中圈,历经沧桑三百多年,就坐落在路边,因上过邮票和讲求风水而闻名,承启楼附近的五云楼因年代久远而著称,墙壁倾斜,看来迟早要倒塌,据传有个八十老叟独守该楼,倒是进门处贴满老式祖国壮丽山河宣传画,看得出老叟云游四方之未竟壮志。
性质所属:传统民居 民俗风情 适合摄影
门票:高北村土楼群门票为30元/人,包括承启楼、世泽楼与五云楼等代表建筑。
方楼部分
南靖县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的方楼)★★★★★
和贵楼是花了几千根松木做基建造在沼泽地上的,由于松木木质的特殊性,和贵楼经历过数次地震仍然不倒,院子中的空地,踩上去软绵绵的,竹竿插进泥土会出水。两口水井一清一浊。 有关浊井的来历,据说是当年打井时,一个坐月子的妇女打开了本不应该看的井盖造成的。
性质所属:传统民居 历史人文
门票:通票60元,包含和贵楼、云水谣古道和怀远楼。
小贴士:和贵楼往前不到二公里处就是怀远楼,形制严谨,室内画梁雕柱,装饰精美,天井中间的“斯是室”既是祖堂也是私塾,书香味较浓的一座土楼,值得一看。
永定县遗经楼(最大方楼)★★★★
如果说奎聚楼是宫殿似的民居,遗经楼则是乡民的宫殿。你先想象它有多大:天刚蒙蒙亮,你从一楼走到五楼,把房间、厅堂的门窗打开,然后又从五楼到一楼,把打开的门窗全部关上,这时,天黑了。
性质所属:传统民居
门票:无
土楼群部分
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
田螺坑土楼群是游土楼必到的景点,坑内5个土楼,四圆一方,俗称“四菜一汤“。保存完整,虽然有轻度开发的迹象,但是当地民风淳朴,多数还保留着以往生活习俗,村民对陌生人显得有点腼腆。
性质所属:历史人文 传统民居 民俗风情 适合摄影
门票:通票60元,包括田螺坑土楼群、裕昌楼和塔下村。
小贴士:田螺坑的鸡鸭全是野外放养,味道极佳,建议游客现买现杀,白斩、煮汤,均是城市里享受不到的美味,另外蕨菜、笋干、茶树菇等等,以及各种野生蘑菇,也是不可多得的上等佳肴。
南靖县河坑土楼群(俗称:北斗七星)★★★★
比较壮观的土楼群,世遗申报点之一,需要爬上观景台俯瞰。凤凰卫视的《寻找失去的家园》曾经在这里取景拍摄过。青山绿水之间壮丽而和谐,好像土楼就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一样,浑然一体。从狮子地岽往下俯瞰,晓春楼、东升楼、永庆楼、阳春楼、春贵楼、裕昌楼、裕兴楼七座圆楼像是天上的北斗七星,令人遐想无穷。
性质所属:传统民居
门票:20元
小贴士:盛产乌龙茶,很多农家都自制茶叶,烘焙茶叶的清香和山村自然淳朴的味道混合让人更觉悠然。
永定县南溪土楼群(风景最优美的土楼群)★★★★★
湖坑南溪土楼群绵延十几里,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沿途建有衍香楼、实佳、南溪三个土楼观景台,从高处望下,涓涓南溪,穿过悠长峡谷。峡谷间100多座形态各异的土楼,似带状蜿蜒铺就,起伏连绵,南溪由此博得“土楼沟”美誉。
性质所属:传统民居 自然风景
门票:门票40元/人,包括振福楼、衍香楼、环极楼
永定县初溪土楼群(方圆相间的最美土楼群)★★★★★
当年美国卫星曾经把它当作导弹发射基地,资料存放在白宫,直到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才知道那不过是被叫作“土楼”的一种民居建筑。初溪土楼依山形和地形势而建,高低方圆,错落有致,有三百至六百年历史。
性质所属:传统民居
门票:门票50元/人,包括集庆楼、绳庆楼、善庆楼、庚庆楼、共庆楼、博物馆。
小贴士:博物馆展出的都是一切关于土楼的历史和习俗物品,很值得一看,对其它土楼的了解能起到一定铺垫作用。
一句话推荐景点
南靖书洋镇塔下村
从河坑往东行4公里,是塔下村,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在塔下土楼群里,最具特色的是裕德楼,前半楼高四层,每层10个房间,一个楼厅,两部楼梯,跟一般土楼没什么不同,奇怪的是后半楼,有三层楼那么高,却只有一堵半月形的夯墙,上面盖着护墙瓦,什么也没有了,人们形象地把它叫作“围裙楼”。塔下还有一处奇观,这就是张氏祖祠的德远堂,面前一口池塘边耸立着二十根石旗杆,如一片石林,这是表彰科举登科的族人,文科顶端是笔,武科顶端便是刀戟。如此密集的石旗杆,在闽西南土楼乡村首推塔下,由此可见塔下人杰地灵。
爬上附近一座小山丘,可以俯瞰塔下村的全景。
南靖土楼博物馆
全国最大型的客家土楼民俗博物馆
南靖裕昌楼(俗称:东倒西歪楼)
整座土楼内找不到一根水平的粱和垂直的柱,而楼板却一直保持水平状态,就这样风雨不动地屹立了600多年仍没有出现一宗事故;因此闻名中外。 门票10元。
永定中川古村落
全村人口不足三千,海外华侨却两万有余,这是一个被誉为“文武世家”的侨乡古村落。门票30元/人。
★参观土楼不可不知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客家人——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中原,后由于战乱灾害原因避往南方,原住民称他们为客人,开始,先民们也许只想暂时客住一段时间,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于是建造房舍,开垦田地,畜养猪牛,长久地居住下去。由暂时的客住到长久的家居。就这样,也就永远的“客家”了!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再说一下福建土楼的概念——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福佬人为主的漳州市,福佬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在70年代之前,流行“客家土楼”一词,随后调查研究,发现土楼并非客家人独有,闽南人的土楼比客家人土楼还要多。一些学者的研究显示,在客家人从中原迁移到福建之前,漳州的闽南人已经有土楼,土楼之根源在闽南漳州。把闽南土楼称为客家土楼是不够全面的,因此学界转用福建土楼一词概括闽南土楼和客家土楼。中国国务院文物局立福建土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有关单位也是以福建土楼一词申报世遗的。不过最著名的土楼如振成楼,承启楼,田螺坑土楼群的住户是客家人。
2008年7月福建土楼46处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初溪土楼群、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及怀远楼、和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