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之旅
2012-4-18 10:14:08
访问量:2935110
【序言】暑假已经过去大半了,女儿一直呆在家里没有外出。期间呢,学习英语、做作业、游泳、找伙伴玩耍,晚上上运动场运动,倒也很充实!
【筹备】上周三回到家,女儿说写了一封信,准备寄回老家。信写的蛮好的,意思就是爷爷奶奶,我丫丫和爸爸妈妈很想念你们,并且也想念家里其他的亲人和小哥哥,最后是一些祝福的话语。我觉得女儿真的长大了,能够独立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催着我去买邮票然后寄回去。我考虑着,一方面家里面父母年纪已高,况且妈妈身体不好语言表达不清,已经有半年的时间没有回去了;另一方面,假期还没有带女儿去外出玩玩。顺便回趟老家,既可以看看老人,又可以带女儿去趟云台山玩玩!
就这么决定了,8月4日(周四)上午继续上班,同时张罗着回家及去云台山玩的事,提前从网上找到了一家宾馆,接电话的应该是位大嫂,姓赵,因为是家乡人,所以就用家乡话聊了起来!大嫂说,如果确定的话,周五打个电话确认一下!顺便说一下,大嫂很朴实、很实在,说可以帮我们买上团体票!
【出发】8月5日(周五)早上我下夜班,早起后临时决定赶回去,在飞龙车站乘坐早上8:40的车,然后电话里告诉爱人及女儿抓紧起床,我这边也赶着回总部。约7:40让朝霞在测井接我迅速赶回家,收拾行李,打车上飞龙车站,我们都没有吃早饭,在买好车票上车后约8:25,我以“冲刺”的速度直奔联华肯德基快餐店买了早餐,热的我满头大汗,这时候已经快到开车的时间了,大约12:30到达家里。下午在县城简单的购买了一些在山里吃的喝的东西,并且联系了预定的宾馆。大嫂的女儿小郭接的电话,确认了购买2张优惠票(团体票)及住宿的事情,明天见!
周六早上早起,爸爸送我们去修武汽车站,然后乘坐7点去云台山的班车,票价每人5元。大约40多分钟就到达了云台山景区入口岸上,电话联系了小郭,大约5分钟的时间就骑着电动车接我们了,先回到了宾馆。同乡人,亲切的话语,一句话,很实在!我和宾馆老板郭师傅、赵大嫂稍小些,但比起小郭(89年的)来要大许多,但是我们的女儿仅比小郭的女儿大几岁,所以称呼起来就随便叫吧!
【[以下是宾馆的简况]:云台山朝阳宾馆位于云台山风景区内的岸上综合服务区,距云台山精华景点——中原第一景红石峡仅1.5公里,云台山朝阳宾馆坐落于国家AAAAA风景区云台山的大门口,是上云台山旅游的必经之路。联系电话:0391-7709120 手机:13462860366 QQ:374440904】
在街里面吃了些早点,说一下,里面早餐的种类很多味道也很可口,价格也不算太贵,吃得很舒服!9点钟拿到了门票,开始了云台之旅。
【话说云台山】
位于河南省距省会郑州西北70公里的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总面积240平方公里,拥有十一大景点,是一处以太行山岳丰富的水景为特色,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因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
云台山地区是经过了25亿年以上的沧桑巨变,其间经过了无数次的裂山断海、风侵水蚀才形成了今天让人叹为观止的灵山秀水。在裂谷作用大背景下形成的“云台地貌”,是新构造运动的典型遗迹,不仅衍生出了美学价值极高的地质地貌景观,同时也培育出了这一区域繁杂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这些丰富的地质遗迹,俨然构成了记录这里亿万年沧桑演变的活字典,它们以大量的信息和实证准确的记录了云台山园区地壳的形成及演变历程。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山水的表,得到耳目之娱,更能看到山水的本,了解到比人类文明深远几十亿年的地球历史。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云台山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获了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并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联系点。2007年8月,云台山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结为姐妹公园,成为我国第二家通过官方建立的中外姐妹公园,并被列入当年胡锦涛主席访美时中美两国政府签署的合作备忘录。2010年3月,“云台山”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7月,云台山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2010年度(首届)河南省省长质量奖。
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因峰冠雄,因峡显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春来冰消雪融,万物复苏,小溪流水,山花烂漫;夏日郁郁葱葱的原始次生林,丰富独特的飞瀑流泉,造就了云台山奇特壮美,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观;秋季来临,层林尽染,红叶似火,登高山之颠,观云台之秋色,插茱萸、赏红叶,遥寄情怀;冬季到来,大自然又把云台山妆扮的银装素裹,冰清玉洁,但见群山莽莽苍苍,雄浑奇劲。
云台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作为儒、释、道景观并存的宗教名山,有汉献帝避暑台和陵墓,也有中国山水园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贤”的隐居地(至今有刘伶醒酒台、稽康淬剑石、孙登啸台等遗迹)。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洞府,还有唐代大诗人王维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话……可谓名副其实的“避暑有楼,醒酒有台,载文咏诗有碑碣”。
景区内有单级落差314米的亚洲第一高瀑——云台天瀑;有被誉为华夏第一奇峡的红石峡;有华夏第一秀水之称的潭瀑峡;有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千古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峰;有融山的隽秀、水的神韵为一体,被赞为“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的云台天池—峰林峡;有生态旅游最佳去处“云台第一大峡谷”——青龙峡;还有将中国山水园林文化从宫廷推向民间的“竹林七贤”隐居地——百家岩等精品景点。
【第一天】按照宾馆大嫂的建议,我们先去泉瀑峡,潭瀑峡。因为计划晚上住在景区,所以心情很放松,可以尽情的玩。应该说现在是一年中来云台山最好的季节。因为来云台山旅游重要的看水和体验水,昨晚的中雨还依旧下个不停,我还担心去不成呢。谁知早起雨停了,天气最然有点阴,可是相对于在三伏天能有这么的舒适,也难能可贵了!水非常大,因为恰逢周六游人如织。
泉瀑峡又叫老潭沟,是相传有位天河龙王为解救豫北民间干旱之苦,不惜违犯玉帝旨意,私自降雨被贬凡间的栖身之处。既然名字里有泉又有瀑,自然是泉水和瀑布很多。这里多了沟涧的景观,泉瀑的景致也更有特点,显示出了云台山特殊地貌风格。特别是中间的位置有一幽潭,深而狭长,人站在栈道上向下向远观望,水在沟涧里,碧绿碧绿地,更显出了幽中之幽。两岸奇石侧立,泉源密布,水帘千丝万缕,相互交织。加上一幽瀑和幽潭辉映,互相映衬,更显得十分壮丽。
这一段路走起来稍显费力,因为上升比较多。路依然很窄,只要有人停下来照相,后面就堵上了,所以我们都是匆匆照张风景,幸好这里哪个角度都很美,倒是省了取景的斟酌。
值得一提的是孔雀泉、蝴蝶石和天仙瀑。孔雀泉是一组悬泉,泉水出来后又形成了一个个小的瀑布。在泉瀑下方绿荫遍布,串串水珠自然垂落,在阳光下灿灿放光,很是美丽。蝴蝶石是在云台天瀑的下方,两大块石头和从中间流下的水流形成了非常形象展翅蝴蝶,完全不需要想象力的景点。如果蝶翅上再有点颜色就更好了!有全国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落差314米。天仙瀑就是云台天瀑,它凌空飘落,携雨抚风,瀑形随着风儿摆动,水雾也四处移动。
潭瀑峡
潭瀑峡又称小寨沟,相传唐王李世民曾在此安营扎寨故得此名。潭瀑峡处云台山景区北部偏西,总长约2公里,是主要河流子房河的一个源头,溪水叫小龙溪,由东南上西北走向。从刘炳森题写的石门牌坊进入潭瀑峡,峡两侧山体夹谷矗立,峡谷渐窄,路时而在山崖上行,时而在谷底碧溪的大石上过,两侧峰峦叠秀,沟北,峭壁耸翠,基岩裸体;沟南,秀峰参差,峰群排列,峰峰争奇。峡谷边高山对耸,峡谷蜿蜒,谷底忽而巨石矗立,时而平坦开阔,溪流涓涓;这里是瀑的世界,水的乐园,号称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被誉为“潭瀑川”。从竖着黑石白字的“小寨沟”石碑向南眺望山之巅,山峦上一颇似头戴官帽手持蒲扇的老人座姿岩石,嵌刻在明亮的天空,导游告之其为七品芝麻官。
龙蛇潭被称为该峡第一个景点,因此处多水,处小龙溪弯处,空气潮湿而又人迹罕至,常有蟒蛇出涧,古时农夫常见有蟒蛇在此潭中游弋,因此此潭就叫做“龙蛇潭”。层层岩石捧就的一湾碧水清透见底,潭南直立的山崖一层层一簇簇,把地质变迁的久远年代向人们裸展。
转过龙蛇潭,有巨石形如寿桃立于溪中,据说是王母娘娘扔下的。寿桃石纹斑驳绷皱,两侧溪流淙淙,一红色飘逸的行草“寿”字刻在那颗的老“寿桃”上,山石之寿已万万年矣,人之寿可期与山石同寿否?
有瀑自高岩跌落,瀑分数层,最下层的还有一块大石把溪流分开两边,每层都是水流从瀑上石面左右两分开分别流下,白练般的瀑布飞花溅玉,珠浪翻涌。在入潭前就汇为一处,相吸相融流入一个潭里,人称九叠瀑,又名情人瀑,寓意情人之恋如此溪水,不管遇到何种阻隔,最终相拥入潭,耳鬓丝磨,永不分离。这情人瀑水水交融岁岁年年如斯,愿天下有情人有如此瀑。
溪水弯弯曲曲,从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山石组成的溪床上历阶而下,或温柔恬静,或激越奔腾;时而水深流平,深沉而幽静;时而清风拂面,涟漪着溪水的心动;或漫步,或跳跃,或载歌,或载舞,灵动着水的生命。溪水从窄窄的石凹槽里流下,奔腾跌落形成长长的瀑布,银光闪闪,被称为银龙瀑;瀑下深潭乃金龙潭,碧如翡翠,深不可测;潭边石碑刻曰“金龙卧波”。
拐上,豁然,峡谷顿宽,溪水漫谷,漫滩流淌,溪中石上盛开着簇簇山花。再上,池水平静宽阔,一汪碧水,深处湛蓝,浅处透明,上游的丫字形状瀑布水注碧潭,这就是著名的丫字瀑。丫字瀑,瀑高十余米,挂两层石阶上,上层瀑布分二,向心跌落至下层汇为一体然后汇入丫字潭,瀑形宛如少女衣袂飘飘,瀑声则鹂鸣婉转。此时阳光灿烂,丫字潭四周山势圆缓,溪床墁开,漫山遍野绿树葱荣,此时的心境与景色一样美好而舒坦。上,回头俯瞰丫字潭,此深谷中有那么一潭平静宽阔湛蓝的池水,真美。女儿在水中玩着天女散花,激起浪花!我也脱掉鞋子一起陪女儿玩水!
清漪池近水若水晶般透明,距中似黄玉,较远处湛蓝,是该池深浅不一而就,深沟水深则蓝,水浅则明,水色艳美,风之,涟漪泛起,五彩如虹,漂亮。
沿峡谷上行,峡谷里顽石遍地,谷边的山峰奇异。有石如卧虎,传是药王孙思邈的坐骑;有瀑似水帘,洞顶为水草石檐,那晶莹的水珠不急不缓地从岩石缝隙滴出,水珠滴滴串串如珍珠垂下,莫明孙悟空之乐园?据石碑介绍,潭瀑峡的U型崖壁下,形成了宽百余米长数百米的坍塌岩块堆积体,泉水流经坍塌体时,由于水中析出的钙质在外表边沿聚集,形成了高数十米的钙华坝,坝上草本植物茂盛,泉水顺植被漫流,形如万条丝绦,犹如流动的水帘,故称水帘瀑。此处山体独特,路边层层如蜂巢般密实的褐色岩石是否就是所谓的钙华坝呢?
不老泉附近的峡谷十分狭窄,窄处仅约丈余,山石阴湿,峭壁悬空,两侧石壁上的荆蓬几乎牵手。栈道边,碧玉潭潭水碧绿,宛如碧玉镶嵌在狭窄的峡谷中,潭背岩壁上有凹尺余,涓涓细流顺岩流淌,这就是不老泉,掬一捧不老泉之水,饮之则寿,喝吧,我们都喝,让岁月凝固吧,让我们的心态永远不老,让我们的容颜永远年轻。
水瀑入池,小巧而舒缓,据说在洗砚池濯之,可开启智慧,书之如凤,文如涌泉,可考上清华。
唐王试剑石在溪下之左,该石高丈余,石面规则,有宽仅数寸的裂口贯通上下,石缝齐整,如刀斧所劈,将巨石分为两半。传唐(秦)王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时,竹林七贤之一向秀的后代向李世民献宝剑,名曰:嵇康剑。李世民执此剑朝此青石连劈两下所留有剑痕。导游小靳说,唐王曾在此屯兵,与刘武周大将尉迟恭大战。李世民武艺精湛,胆识过人,身经百战,身先士卒,却从未被刀箭所伤,堪为战神,试剑石的传说印证了民间对他勇武的赞叹。尉迟恭为唐初名将,也以勇武著称。619年,刘武周将尉迟恭与宋金刚率兵2万攻河东,锋不可挡,使关中大震。619年11月,李世民率军从龙门关踏冰渡河,屯兵柏壁(新绛西南),尉迟恭又在夏县把唐军永安王李孝基击败。李世民采取坚壁不战之策。620年4月,尉宋军粮尽北撤,李世民率军昼夜追击一天急行军200里,第二天在霍县雀鼠谷追上尉宋军,一日接战八次,皆获全胜。第三天,又在百里之外的介休城外与尉宋军决战,宋金刚战败遁走,尉迟恭收众坚守介休城,经李世民劝谕,尉迟恭遂归唐,是年35岁。尉迟恭字敬德,出身贫素,年轻时以打铁生。尉迟恭归唐后,忠心耿耿,南征北战,为唐初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封鄂国公,并图功臣像于云台凌烟阁.《永乐大典》曾记:“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尉迟敬德同秦叔宝夜晚戎装守卫宫门,唐太宗寝宫邪恶、鬼祟全消。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每逢春节,民间仍有粘贴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画像作为“门神”看家护院、祈保平安俗。
从整块巨石上凿就的石阶往上,有一块厚逾1米的宽平的巨石,人称“点将台”,据说是李世民当年点将出兵的地方。站在台上,仰望周围的绝壁,宛如置身井底,不由得让人纳闷,当年李世民为什么会在这么个地方点将?站在“点将台”俯瞰来时峡谷,展臂呼唤,猛士今何在?莉盘腿打坐,薇展瑜珈式,双臂擎天,足踏石刚,腰姿伸展,情柔绕指。
站点将台上仰望如井底观天,四周除山崖外,只剩头顶蓝天,三面绝壁高约数十丈与蓝天相嵌,聚拢成向南开口的巨大“U”字形,非常壮观,使人体验那种巨大的压迫感和大自然的神奇。峡谷迎面就是峡之端头,宽约十数丈,此壁因岩壁上左右瀑布如龙似凤称之为龙凤壁,据碑文介绍:龙凤峡位于潭瀑峡的尽端,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260万年以来,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侧蚀、抠蚀、融蚀和重力的崩坍塌,形成了龙凤壁这样的三面绝壁、一面开放、口小肚大、形状如瓮的瓮谷。泉水从40多米高的绝壁上喷涌而出,形成了悬泉飞瀑的胜景、造型优美的泉华体和赏心悦目的潭池。龙凤峡岩块由于重力缘故崩坍坠于谷底,其坠入谷底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使岩块沿石理面裂开,形如刀砍斧劈,堪称鬼斧神工。
龙凤潭中有两块巨石,如蝴蝶展翼,名蝴蝶石,情人立其中,身化彩蝶,翩翩花丛。耳际若丝若缕飘来化蝶音乐“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龙凤潭水池底全由卵石铺成,峡瀑入潭清音悦耳,瀑下积水五彩缤纷堪称彩潭。波光粼粼的龙凤潭水浅处透明,再之如水晶灰黄,再之则如翡翠般翠绿。龙凤潭像柔情的少女,弯在峡端怀抱,抚弄着她的裙袂,尽展着她的妩媚。站在潭边,仰观苍宇,龙凤峡垂直岩壁,谗岩雄奇,如切如削,如撕如裂,峥嵘崔嵬,湿潮润泽,阴寒雄壮,冥冥中使人感到被一团寒气所萦绕,是龙凤峡弥漫数万年的峡之灵山之气也。这是山的筋骨,石的脊梁,峡的胸怀,沉稳豪迈,是个男人。龙凤峡出口处的钙华岩密密叠叠数千数万层,岩上草木茂盛,两侧的峭壁上苍松翠柏悬挂其中。龙凤壁崖上遍布悬泉飞瀑,银练垂挂,碎瀑如珠,左瀑飞落如绢,似白龙扶摇飞腾,右瀑羽散飘逸,凤尾串珠似孔雀开屏。阳光下,苔绿石黄岩褐水白色呈五彩,好一幅以山为卷以水为墨自然天成的龙凤呈祥图。
峡谷里人生鼎沸,游人摩肩接踵而来,(据说每日游客可达3万人)下行路过一四角方亭,名为依亭,取不舍意,恋此山水。亭柱联为“青山情依依似若刘备望徐庶,流水意潺潺朋同汪伦送李白。”
返途参观中国云台山地质公园展馆,影视厅播放着云台山地区地质变迁的影片,展厅里展出的是云台山万千年来沧海桑田演变的地质照片和实物,鱼化石、蜂窝石、恐龙蛋、水晶石、珊瑚石……有的通身碧绿略带白点,有的水晶包裹着晶亮的猩红,有的蓝光闪烁,有的则呈白黄红绿青褐紫……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最后时间不早了,天空中飘起了小雨,猕猴谷就没去。回到住处已经19点了!难得的是今天是农历的七月七,这个日子要在山里度过了!晚上,在农家宾馆里,真的是家的感觉!女儿要吃西红柿鸡蛋面,还要一个煎鸡蛋!点了个红烧鲤鱼,味道那是相当的好,就像家里想做的一样!连女儿这么挑剔的人都很满意,吃的很不错!
【第二天】上午8:00多乘坐景区大巴穿越叠彩洞爬茱萸峰,12点多乘大巴下山,转车于13点多到达红石峡景区。
茱萸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初诗人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隹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自子房湖东行爬坡,渐高,车在山腰和山涧绝壁间的山路盘旋,一侧是绝壁,一侧是深渊,山体险峻,道路奇险,乘车的人似乎比司机还紧张,大客车时而在隧道里转弯,时而连续穿越隧道,共计穿越了18条隧道,方才到达茱萸峰山门广场。
茱萸峰是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俗名小北顶,海拔1308米,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山门后的上山的阶梯边,矗立着一尊王维手持书卷的汉白玉站立雕像,相传,唐初著名诗人王维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隹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登此峰有感而作。〔注:王维(701—761)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画家和隐逸派代表人物。《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是弱冠之年(718)的王维慕名而至,恰逢重阳登高之节,思胞弟王缙作之。〕还有一尊坐立的手持藤杖挂葫芦须发飘然的老者,颇有仙风道骨风采,他就是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
沿着上山阶梯开始爬山,石阶隐在高大的绿树从中,山势陡峭,攀扶手而行,行数阶就气喘腿酸,歇会儿再爬,爬至半山的憩亭方才认真喘了口气,在憩亭小憩,憩亭联曰“行程莫计待将明月迭湿声,景色休论自有春风熏人醉”。自该亭上茱萸峰有两条道,近路陡峻,远路平绕,远路基本要绕茱萸峰大半周,我们还是选择走远路,亭边牌示,离茱萸峰顶还有900米。
药王洞在茱萸峰峰腰处,洞口朝向东南,洞径约10米,洞长约30米,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药王洞口有古红豆杉一株,高约20米,树干粗达三人合抱,枝繁叶茂,树龄在千年左右。孙思邈道号妙应真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曾撰《千金方》《千金翼》《福禄论》《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流行于世,普济群生,唐太宗《赐真人孙思邈颂》曰:“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药王。一千多年来,他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受到我国人民的称颂。孙思邈是陕西耀县人,在河南期间居住此洞十年之久,后被称为药王洞。据资料记载,他七岁读书,日咏千字,善谈庄老,周宣帝(578年)时隐于太白山,拒隋文帝聘,说“50年后圣人出,将助之以济人”,太宗即位,仍不受官位,高宗元年(675年)称病请回,永淳元年(682年)逝,后月余,容颜不变,举尸入棺如无份量。最终孙思邈寿诞几何?尚有争议,史书记载他活了102岁,近年有人考证说他活了135岁甚至160岁,称他为古代博学有识长生之人,可谓医林长寿状元。
从山门到茱萸峰顶有1767级台阶,药王洞边有牌示:到茱萸峰顶还有584级台阶,已爬大半,胜利在望。华到了山顶后说他安步计数,层层石阶恰好是584级。
峰顶云台观,是建筑在茱萸峰顶的道教建筑,此观已经有千年历史,现在的建筑是在原遗址上重新修建的。整个院落面积不大,除主殿真武殿外和左右两个偏殿外,还有几座偏房,两侧有较为宽敞的平台,四周围栏。通往云台观的路是汉白玉铺砌的石阶,是从陡峭崖壁上凿就而出,出奇的陡峭,上行几乎要手脚并用才行,在那么陡峭的山顶台地修建其宏伟的道观,其困难程度实属罕见。夫人终于上来了,她高举双手,庆贺胜利,友人一派欢呼,我悬的一颗心也放下了。自山门到峰顶,共计耗时一小时。站在峰顶平台,北望群山峰峦叠嶂,满目苍翠,云天苍茫;南眺怀川沃野千里,织锦铺绣,大地披纱。
真武殿红柱红门红窗红墙,天蓝色的飞檐色泽艳丽,两座六角四层铁塔放置殿门左右,门上挂天蓝底金色包边的门匾,上嵌“真武殿”三个金字。门联上书“五龙捧圣驾九九之期功果满,剑冲霄汉三三之会度众生”。殿内道士头挽发髻,身着蓝色道袍,脚蹬白高筒袜,面色红润,一缕灰白的长髯飘在胸前,鹤发童颜,仙人一般。殿内两侧山墙上有介绍真武大帝生平的大型壁画,从真武降生到紫虚试徒,从五龙捧圣到得道升天,讲述了真武大帝驱妖除魔功德圆满的伟大功绩。
据资料所示,真武大帝是道教中赫赫有名的神仙,道经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道教经书中描绘真武的形象是披发黑衣,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顶罩圆光,形象十分威猛。真武帝君原来是净乐国太子,生而神灵,长大后十分勇猛,发誓要除尽天下妖魔。后遇紫虚元君,授以无上秘道,连越游东海,又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武当(太和山)修炼。居二十四年功成果满,白日飞升,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并将太和山易名为武当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当(挡) 之”。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因玄武为水神,固深受人们的信奉。玄武又为司命之神,龟因其寿命长而成为长寿和不死的象征,北方玄武首宿即为斗宿,俗称南斗。《星经》曰:“南斗云星,主天子寿命,亦宰相爵禄之位。”“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既而人们相信祭拜真武就可以增寿。
下山木制栈道或悬于崖,或浮于梢,奇陡,奇险。开始时由于人多下的速度很慢,但是这样也有好处,虽陡峭但是人挨人,这样大家控制好速度的话也都不累。在山上有回音,女儿敞开嗓子呼喊着,我是王之宜,你们听见了吗,山上的游人呼应着,或者听见了,或者没听见,很是热闹!到憩亭方知这就是那条近路。回到山门广场,方才松了一口气,我们还要计划赶去红石峡。
红石峡
红石峡位于子房湖南,由南往西北走向,因该峡岩壁皆红而名。从公路上远远的就可望见谷口南端两侧峡壁耸立,恰似两扇快要关闭的石门。
岩石之红是砂岩中的铁质氧化形成的,由于铁质含量不均匀,导砂岩石的红色深浅不一,峡谷岩壁或紫或胭或浅或深,形成各种色彩的红岩。据介绍,红石峡是一条距今10-12亿年间沉积的红色石英砂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条线性峡谷。2300万年以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水蚀作用的深度切割,使此处的红色石英砂岩形成了高达150米的丹崖断墙和高悬于丹崖断墙之上,长2000米,深达百余米宽仅数米至数十米的碧水丹峡,被誉为“华夏第一奇峡”。它集泉瀑溪潭涧诸景于一谷,融雄险奇幽诸美于一体,被风景园林专家称赞为“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
从峡谷顶端的桥上走过,俯瞰百米谷底,谷内碧水红岩,人若蚁动,高空未坠,却心胆已颤矣。崖上波痕石的水波痕纹深陷于平整石面,据碑文述,此地曾为远古的海滩,我们脚下这一片红色石英砂岩,厚达150余米,是在距今12亿年前后海滨沙滩环境下形成的。
过波痕石顺石阶下沟,陡峭处以铁链为扶手,石壁被千万只手摩的锃亮。下至半腰,栈道左贴岩壁从峡之南端称为“一线天”狭窄处穿隧而入红石峡。隧道口有石碑刻诗曰“无限青山行欲尽,山光潭影空人心;清溪抚弦琴声古,丹崖龙池岁月深!”
崖壁栈道是从红石峡绝壁半腰凿岩抠出来的观景通道,上仰观百米峡岩仅留一线蓝天,栏下视数十米处细流蜿蜒。峡之窄处似伸手可抚对面,宽弯处泉水在岩壁撒落瀑声震峡谷。
红岩凸凹,石纹纵横,紫色阴青,状似陈旧,行在峡壁里,头上岩石压顶,左手岩壁湿润,右手护栏下就是绝壁深渊,害怕啊!上不可望天,下不敢探身,南望,左右岩壁阻隔,峡内阴灰,一线天外阳光灿烂。行不远,就从峡左随桥跨涧至峡右栈道,桥上百米双崖高耸,相对不足十米,仰望就感双崖欲坠,涧下几十米处,一线碧水伏于谷底,上帝之水,柔弱之水,却把岩石切割的如此深刻!
峡右栈道随峡弯曲,行不远,豁然开阔,峡骤宽,此处潭水宽平,桥下挂瀑,阳光碧水,红岩青松,游人满峪,紧张情绪也随峡之宽而宽。从峡右栈道下到谷底,就脚踏峡底之石了,从此处往南,谷底漫壁潭水,绝无通行可能,桥下潭底石上长青苔,桥上潭水泛蓝光,是那种蔚蓝般的颜色。据资料说,此峡原叫温盘峪,峪内夏日凉爽宜人,隆冬苔莳草翠,又称九龙溪,由“首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等九潭组成,因无导游和碑记,我也不知此潭为何潭。站潭边仰望,来时峡顶桥飞峙峡之两端,桥上人影瞳瞳,黑点般镶嵌在蓝天上。此峡可谓至奇至险,上石暗紫,中石淡红,底部则黄红,而岩石石纹基本都是水平横纹,层层叠叠叠叠层层不下万千亿,亿年之久矣。红石峡把大地远古混沌时期后的历史变迁给我们展现。
峡左一条石壁裂缝可通百米崖顶,缝内阴潮滴水,巨石悬于缝上,岌岌可危,动则若坠,缝底洞里有钟乳垂挂。峡右有石龟状,匍匐水边。潭成S形,暂无瀑扰,水面平静,群鱼游弋,水色淡蓝水蓝、深邃的蓝以至湛蓝,逐次渐层,倒映红岩。上,有泉从数十米高阴崖处喷出,初出水流如注,弧形坠落散开如珠洒向水面。
右峡上瀑宽约6米,瀑口岩若悬檐,从右峡石上漫石而下,形成雾气茫茫的水帘,白色的水花纷纷洒洒落于水面,激起一片雪白。瀑边岩壁上,上层苔色褐紫,下层翠绿的青苔朵朵层层,如翠松盆景镶凸于壁,水流如雪白丝绦,滴滴沥沥如珍珠,绿苔紫苔红岩沐浴着淅淅沥沥的湿润。空气中飘浮着细微的水珠,连潭边的石板路上也湿漉漉的。夫人登高,以手捧瀑,那红衫白衣蓝裤花伞衬着她那红扑扑的脸,一同融在美丽的瀑布里。过桥,脚下水淋淋,岩壁上的苔藓厚绒绒的,色彩斑斓,层层如翠柏起伏。厚绒里伸出圆翠叶小枝,藤蔓攀援红岩之上,水若丝绦,串串挂在翠叶上,在阳光下晶晶亮。再往上,峡谷愈发狭窄,两边的岩石犬牙交错,路隐于崖,索道悬于涧,崖上沥水,青苔覆石。再上不远就到了峡谷之端,长长白瀑挂端崖,岩壁直立,岩石黝黑,崖边水道上的红石谷底的巨石上,被水流冲刷的沟壑深深。
沿左崖上行来到巍峨的拦河大坝上,此坝用时十年方才造成。据说西汉张良曾在此操练兵马。该湖名子房湖,水深68米,长约4.5公里,湖上水波荡漾,湖边的高耸的双峰人们都叫张良峰。
大约15:30多,我们走出红石峡景区,乘坐大巴来到岸上服务区,16:30驱车回家!
【游后感】
1、景色很美,尤其是此次云台之旅一切顺利,每天晚上下雨,白天告停;虽是伏天但气温适宜,一点不热,在山里甚至感觉稍凉!
2、景区建设很规范、起点高、管理者敢于创新,吸引了国内大批游人,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随着开发的深入与管理的加强,设置了许多警戒线,使得原来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方受到了限制,比如原来可以到大瀑布下面感受飞瀑,现在却只能远观,应该有点遗憾吧! 4、家乡的变化很大,越来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