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疍民 疍民,即蛋民,据说他们是百越时期,为了躲避战争逃到水上生活的没落越国人后代,他们世居水上,是水上艰辛谋生的群体。
————船家佬 旧时,人世称他们为“船家佬”“渔家佬”、“艇家佬”,他们以捕鱼为业,无论男女皆精于麻织结网,以鱼为生。
————旧时码头 旧时,蛋民在漫长的岁月里, 他们浮家泛宅, 居无定所, 备受歧视和限制, 长期被排除在主流社会外, 没有读书的机会, 只准水面生活, 不准陆岸居住. 上岸不能穿鞋屐, 是比下九流更悲惨的人群,
他们不准读书、不准识字、不准考取功名、不准做官、更不准与汉人通婚等,他们一直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
———陈友谅 陈友谅,早年出身渔家子,是元朝末年群雄之一、是农民起义领袖,他驻守江州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是陈汉国开国皇帝。
——— 朱元璋 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争霸天下,曾屡与陈友谅决战,元至正21年(1361年)朱元璋攻破江州;元至正23年(1363年)八月,陈友谅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他先断陈友谅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灭陈友谅主力; 后水陆夹击,全歼陈友谅大军于突围之际,陈友谅中箭身亡。
——笔者查找族谱据说陈友谅兵死后,朱元璋为了报复,派兵到德安“义门陈”进行洗劫清剿,
朱元璋将“义门世家”分庄后留居的人,定为“胥民”,赶下江河,致使义门陈析庄后的陈姓后人,纷纷外逃,有的逃往海外,这也铸成陈姓后人遍天下。
———义门陈疍民饱受歧视,任人欺凌,后来,连雍正皇帝都看不下去,他为了拢络民心,特下一道《恩恤广东疍户令》。
雍正皇帝在圣旨中是这么说的:朕听说粤东地方有一种疍户,人口颇多,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通省河路俱有疍船。
但是,粤民视疍户为卑贱之流,不容他们登岸居住,疍户也不敢和陆地平民抗衡,只得隐忍局促地生活在舟中,终生得不到安居的幸福。
疍户也是我大清的子民,我们怎么能轻视他们?何况他们也是良民,他们也交纳税赋,我们怎么可以因为地方上陋习,强迫他们有疍民、陆民之区分,使他们在终生在江河上飘荡呢?
我现在下令,广东的官员都要知道,没有足够经济实力的疍户,可任由他们在船上自使,不必强令登岸;那些有钱的疍民,可以建造房屋或搭棚居住的,准许他们在靠近水边的村庄居住,与平民一同编入户册,以便稽查,土豪劣绅不许借故欺凌驱逐他们。 官府要劝疍户开垦荒地播种耕田。我对疍民和平民是一视同仁的。
——东江渔村即景 这道圣旨,让疍民生活和社会地位稍稍有所改善,但终因世俗根深蒂固,未能让他们转身;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他们,和平县将这些疍民定为水上居民,在东水街尾兴建水上村,成立竹木棑放运队,水上运输社和捕鱼队,
他们共享政治待遇,有人民代表,有社主任,有人参军,有大学生,有劳动模范,他们的生活有了根本保障。
—— 河源市区水上居民上岸 河源港和老隆港也有疍民安置区,他们居有定所,有水上学校,有船艇修造厂, 2011年6月,河源市区内东江与新丰江水域的户水上居民全部搬家上岸,疍民从此只是成为一个历史符号。
———— 疍民泊艇 我在和平县东水街生活多年,曾接触过一些疍民,他们婚姻嫁娶在程序上与岸上的风尚习俗基本相同,一般地说,可分为双方交换生辰八字,看有无相冲;相亲打相识,俗称刮露水,送礼金作女方的“身价银”,最后就是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他们的婚礼也同样讲究,婚礼时男方请亲戚朋友总动员帮忙,然后用一条挂着一对灯笼的喜艇作为洞房,迎亲那天,男方用船只迎亲,尽管离得很近,女方的船先要泊到河对岸或下游的小港湾,新娘包着头布,待在嫁船上,其他渔家姐妹们轮流用咸水歌调,倾诉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姐妹的的手足之情。
男方的迎亲船开到后,姐妹们还要男方与她们对歌,放过鞭炮后女方就用小艇把新娘撑到迎亲船,新人在船头船尾拜过天地和祖先,象征从此就是这家人媳妇了。
新娘过船时,女家船就 “解缆”,女方的兄弟姐妹们会向新郎讨红包。新娘到了男家后,要给双亲斟茶,父母也会给新郎新娘发红包。
———水上人家 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水上,所以对与水神特别崇拜。他们最重视驱邪避凶的神诞是农历三月廿三日的天后诞,四月初八的龙王诞,和八月中秋节,同时也与陆上人一样欢度春节、清明、端午、盂兰节、重阳、冬至、祭灶等的节日,也与陆上人差不多。
船家人忌讳诸多,启航时间绝不能在初三,他们称这天是 “三煞”;锅铲叫锅溜,箸子叫筷子, 锅盖叫锅利、、、、、、
———渔歌晚唱 大江漫漫, 四处为家, 朝晨卖鱼的吆喝声,是他们劳动成果的乐章,每晚江河上星星点点的渔火, 就是他们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