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春游,断了教育的一根“琴弦”
2008-4-11 16:26:00
访问量:3734867
"闯关东"有奖征文大赛 哪里找8000以上的工作? 新闻爆料 网上投诉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启事 8日,重庆市各级教育部门禁止中小学组织学生、教师集体出游,同时严禁校车用于春游和跨区县运行
实际上,每逢这个季节,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学校“取消”春游,几乎成了一种惯例。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潜规则。而重庆市的“禁游令”,不过是大胆越位,将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
究其原因,“取消”春游或禁止春游,不外乎是考虑到安全。尽管都知道这是因噎废食,不合情理,但事实上,从暗地里“取消”春游,到明令禁止,不春游却成了普遍选择。春游对中国的学生来说已经“事如春梦”,亲近自然、放松身心,越来越成为奢望了。而没有春游,其实是关上了一扇集体外出的门,在笼子里搞教育。
而禁止春游,学校或许暗自“欣慰”,用不着再提心吊胆了。但这种“安全意识”的呵护下,压抑了学生们的天性,在学校的怯懦中培养怯懦的学生,让学生掉个树叶都怕砸破头,将来如何应对风险?实质上,现在的“保险”换来的是将来的更大的风险,而学校现在不用担风险,却把风险留给了社会。我们的教育,不正是这样的情形吗?而为安全起见,这样下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教育不应是只在课堂内和书本上,从纸上得来的。其实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去捕捉,去欣赏,去看看不到的风景,体验愉悦,得到心灵的净化,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应该说,这就是素质教育。但我们的教育,断了这根“琴弦”,让学生们失去了真实感受和体验。
当然,春游安全问题,牵动着每个家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莺飞草长的春天,学生们停止了春游远足活动,在一怯懦的牢笼里,别了“春游梦”,也只是造成一时安全的假象,这与“闭着的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