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三峡_永久置顶讨论
2012-4-14 10:52:15
访问量:2965367
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 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 立即修改 | 关闭
明成以及若干年的童话
含泪奔跑 华丽跌倒 人山人海 边走边爱 ---终身恋爱之人 先转一篇关于“三峡”的文字吧:
三峡是个好大坝(转)韩寒
最近三峡大坝广受争议,很多人士认为三峡工程忧虑颇多,例举出了比如容易引发地震,容易生态失衡,容易引发旱灾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引用黄万里先生说过的三峡大坝迟早要被炸掉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我作为三峡大坝的拥护者,认为这些都是杞人忧天,三峡大坝不光利大于弊,而且有百利而无一弊。
众所周知,三峡工程的上马有颇多周折,甚至在人民代表赞成大会上都出现了几百票的反对和弃权票,这的确是百年一遇。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三峡工程的上马。江中有大坝,海里有航母,这一公一母,一爸一妈,无疑是中国国力强盛的象征。在此,我将一一反驳那些反对的声音。
反对派认为,三峡大坝建成以后,上下游的生态会失衡,我认为在三峡大坝建成以前,生态已经失衡了,所以这个反对意见不成立。
反对派认为,三峡大坝建成以后,成为一个重大的显眼的军事目标,一旦敌人对三峡大坝实施打击,能源供应和下游人民都会遭殃。我认为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的非常圆满,我们在下游的城市里布置了大量类似富士康之类的企业,一旦三峡决堤,城市被淹,全世界都将无法享用到中国廉价劳动力带来的恩惠,最关键的是,美帝将无法生产苹果手机,光这一点,外敌就不敢对三峡大坝发动攻击。
反对派认为,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将引发地震。首先这些都是推论,无法证实,其次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汶川地震都是由三峡大坝引起的,我们看汶川地震三周年,晚会都叫中国奇迹,而地震对我们来说不存在反思,全是各种伟大的胜利。把逻辑关系捋顺了以后就可以总结出:三峡大坝引发中国奇迹,完成伟大胜利,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好的事么?
反对派认为,三峡大坝建成以后,会引发旱灾。今年,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水面只有往年的十分之一,很多人对此颇为担忧,觉得江西省政府一定很头疼。其实你们不懂,地方财政主要依靠土地买卖,湖面又不能卖,所以我觉得江西省应该把握机会,在鄱阳湖的湖口修建一个大坝,连那十分之一的水都不要剩下,这样,江西政府将瞬间多出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供买卖,而卖点自然是鄱阳湖的遗址,平原上的盆地,万水之源,聚宝之盆,开启您的财富生活。再请一个当年力保三峡工程的老人,在鄱阳湖遗址上画一个圈,建立一个经济特区,那又是一段佳话,而且对内陆经济的推动绝对是不可估量。
有些人利用三峡大坝攻击一些领导人,说他们的想法是“我死后,哪怕他洪水滔天”,我想告诉这些别有用心的人,领导们恰恰和你们想的相反,领导就是因为害怕死后洪水滔天,所以才力主修建了三峡大坝,这样他死后,最多上游滔天。只要下游不滔天,虾米总是有得吃。所以,这一条也是站不住脚的。
综上所诉,三峡大坝,百利无弊,谁还有什么反对意见么?
再来一个转贴:
三峡工程面临的问题比黄河三门峡工程更加严重
当年三门峡工程在蓄水一年半后就出现问题,但比较单一,是水库库泥沙严重淤积引起的洪水威胁增加,土壤盐碱化和下游河岸崩溃。三峡工程问题的出现略显滞后,但十分复杂,移民、泥沙、生态环境问题互相交织,错综复杂,后果十分严重,影响时间很长。简单地说,三门峡工程是立斩,而三峡工程是凌迟。
按照目前的思路走下去,一些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如移民淹没区扩大、消落带、碍航、下游供水等),一些问题解决的成本很高(如移民,水污染等),所需时间很长(如泥沙、滑坡、岩崩等)。而且不能忽视这些问题是动态发展的,目前所能观察到的,只是问题刚出现时的状态,并非最严重的状态。
比如中国政府现将三峡工程移民红线从海拔175米抬高到182米,把新移民和再次移民定为“生态移民”。但移民红线182米还是错,随着三峡水库运行时间的延长,水库后部区域的库水淹没线还是会远远超过182米的(因为这是水库泥沙转变为冲淤平衡状态的必需条件),到那时又有新移民、再次移民和需要更多更多投资的问题。
从"建比不建好"到"拆比不拆好"
关于三门峡工程,毛泽东说过一句正确的话“不行就把它炸掉”。可惜当年没有执行最高指示。四十年过后,陕西省政府再次提出拆除三门峡大坝,已经是难以实现的选择,因为拆除大坝,水库的泥沙将会淤满下游小浪底水库。
三峡工程决策时有这么一句话起重要作用: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理由是早建方案比不建方案节省一百一十一亿元人民币,比晚建方案节省七十二亿元人民币。实践证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投资就起码高达一千七百亿元。
既然建设三峡工程是错误的,就要考虑如何来修正这个错误。拆除大坝是一个选择。拆除大坝,可以彻底解决国务院公告中指出的各项不利影响,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恢复社会正义和公正,近期节省一千七百亿元投资,远期节省投资在数万亿元之多。当然也有损失,首先是一些人的脸面,还有是每年二百多亿元的发电收入。
现在不下决心拆除三峡大坝,将来不利影响越来越大,所需资金越来越多,到无法承受时,想拆可能也不行了。目前三峡水库中的泥沙淤积量约为19亿吨,长江的水流量尚有能力将这些泥沙带入大海。随着时间的延长,三峡水库中泥沙淤积量将累积增加。当三峡工程运行三十年后,在论证报告上签字的专家也不敢保证重庆港不被泥沙淤积。到那时再想拆除三峡大坝,泥沙淤积量超过40亿吨,长江水无法将那么多泥沙带入大海,而是堵塞中下游河道,迫使河流改道,想拆也不行了。
一个工程结束使用后要恢复自然原状,这是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求。人死了,可以土葬可以火化,最后变回土。房屋过了使用年限后可以拆除。但是一个装满二百亿立方米泥沙的三峡水库,是无法拆除大坝恢复自然原状的。当一个工程不知道它的归途在在哪里,它就根本没有被建造的权利。黄万里六次上书中央,陈述三峡工程永不可建的理由。他预见,“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
如果我们借用莎翁的名言: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
现在中国面临的难题是:
是拆,还是不拆……
6月8日更新:
院士承认三峡工程影响生态 工程完工地震增加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大旱,虽然三峡水库持续“放水”支持抗旱,但指责“三峡工程本身就是导致干旱的原因”的议论四起,再次把三峡工程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6月3日中科院举行的“科学看待气候与水电发展媒体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三峡工程与干旱没有关系,干旱就是因为不下雨。
当不少言论把矛头指向三峡工程改变长江流域气候大环境,致使“旱季蓄水涝季泄洪”时,王光谦院士表示,三峡工程虽有利有弊,但其利远远大于弊。
“就是河道里筑的一个大坝”
这个大坝大概有2公里长,185米高。原来没有大坝时水位大约60米
当提到“三峡工程”的时候人们想到的是什么?王光谦院士指出,要了解三峡工程这个综合性水利工程,就得明白“它究竟是什么?带来了什么?”他表示,三峡工程至少带来了防洪、航运、发电、调水四大好处。
对于三峡工程的定义,王光谦有个很简单的描述“它就是在河道里筑的一个大坝。”
这个大坝大概有2公里长,185米高。原来没有三峡大坝时水位大概是60米,抬高后正常水位为175米。夏天的时候,水位是145米,形成1公里宽、600公里长的河道,库容393亿立方米。
由于长江洪水灾害严重,三峡工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防洪。
“1840年推算出来长江洪水流量是每秒11.6万立方米,若这样的洪水泛滥会把长江以南的平原扫光,而1998年洪水也达到每秒6万立方米,所以当时要严防死守。”王光谦分析,有了三峡工程,抵抗百年一遇的洪水没有太大问题。
“如果1998年三峡工程能用,就不会死那么多人。去年洪水是7万吨的流量,比1998年还要大,由于把洪水存到三峡水库里,所以并没有问题。”王光谦说。
三峡工程带来的第二好处就是航运“原来长江上行船,过不去的地方有人光着背拉船。我记得有一年要从武汉运送30吨的设备经宜昌去重庆,花了极大的代价,一个月才运过去,现在一个晚上就可以到。”王光谦表示,随着物流成本高,三峡带来的好处比人们能想象的还大。
“第三个好处是发电,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能从丹江口把水调出来。”王光谦说。
三峡四弊首害影响生态
生活环境没有改善,指望脱贫没有希望,影响不是两三天的事
说到三峡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王光谦首先想到的就是130万移民。
“为了保证三峡工程的建设,工程移民是必须的。然而就工程移民和拆迁移民关系来说,我们国家大部分没有处理好,如果让我打分,应该是不及格。”王光谦告诉记者,三峡移民一部分移走了,但很多人不愿意背井离乡,人太多没法安置,只能往山顶上放,本来山就陡,地质灾害也是一个问题。生活环境没有改善,指望脱贫没有希望,影响不是两三天的事。
“第二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最直接影响的是珍稀鱼类。我看的一份资料上说,有一种鱼在水温18℃时准备产卵,产的卵会在流水中冲走,如果这时水库进水,卵就会落到库底死掉。”王光谦说,原来三峡工程设计规划的时候,并没有把生态功能考虑进去。20年前,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几乎是零,十几年前才慢慢认识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
此外,三峡大坝建成后,大的洪峰经过带来泥沙冲刷,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
“第四个问题就是地质灾害,由于三峡水库水位攀升,快速升降,加上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滑坡很多,水坝再一泡,就容易坍塌。”王光谦告诉记者,三峡工程会引发低震级地震。工程建成后,地震增加了很多,最大震级是6.4级。
其实早在2007年4月,中科院长江水利委就发布了《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三峡地区微震活动频率明显增加,塌岸和局部滑移会危及部分居民点的安全。报告统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19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863处在移民迁建区。
三峡工程只影响局部气候
三峡与干旱没有关系,干旱就是因为不下雨。这次干旱肯定是天灾
“我可以很明确地说,三峡工程利远远大于弊。三峡与干旱没有关系,干旱就是因为不下雨。这次干旱肯定是天灾。”虽然王光谦的话掷地有声,然而外界关于“往年要防汛抗洪,今年却要抗旱”的质疑仍然不止。
日前,环保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三峡大坝的质疑进行回应,称持续少雨是致使干旱的主要原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性天气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东海表示,干旱涉及一个水系平衡的问题,也是一个能量问题,降水偏少不等于干旱。
“干旱是自然常态,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之下,天气和气候有可能被改变。就像美国春季龙卷风很多,1000多场龙卷风是不是因为美国人汽油烧多了所致呢?人家不会这么想。人为原因不能说没影响,但是影响很小很小。”王东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