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问题探讨(原创)
2012-4-14 10:52:23
访问量:2965386
1,三峡对河道下切的影响
2,三峡对地下水的影响
2,三峡对水循环的影响
3,三峡对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4,三峡对湿地的影响
5,三峡对重庆和四川的影响
6,三峡的高成本高代价发电问题(有人说“三峡发100度电,就损失300度电” 当然这只是文学的比拟)
7,三峡移民劳民伤财问题
-------------------------------------------------- -----------------
首先讲三峡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然后再一个一个地答复你!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式:
三峡水库运行水位在145-175米之间,
每年6月份,国家要求水位必须降低到145米,以腾出防洪库容220亿立方米来防汛,等夏季主汛期(主要是7-9月)发洪水的时候把洪水削减在库区以内,比如去年来7万立方米/秒的洪峰,只下泄4万立方米/秒,这个过程中水位会上升,等来水减少到4万立方米/秒时,水位下降至145米,开始来多少泄多少,以保持145米水位。
等汛期末期,一般9月中下旬到10月中旬,这个时候长江上游来大洪水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这个时候开始蓄水,但长江来水仍然有1万多到2万的流量,下泄量可保持在1万立方米/秒以上,这个时候蓄水对下游影响不大,这个时候长江并没有到枯水期,大约一个月可蓄满至175米水位。蓄满后,来多少水就下泄多少水,长江上下游属于天然流量的平衡,等到11月底到第二年3月份属于枯水期,根据历史水文资料,枯水期长江的宜昌下游流量仅2000多到3000多流量。从2月份开始直到6月份,三峡就要加大下泄流量了,上游的来水要小于下泄流量,三峡水库起到补水的作用,这样三峡的水位开始逐渐降低,到6月份,降低到国家规定的145米水位,这样正好腾出防汛库容,以接纳汛期洪水。
以上是三峡一年的整个调度循环。
有人问为什么三峡现在才开闸放水?请问三峡什么时候关闸了?从2月份开始三峡就开始对下游进行补水,这样水位才可能逐渐下降。
还有人说三峡只发电不放水,这个说法更是奇怪,水电站发电不消耗水,发电的时候,水必然下泄到下游去了,不放水怎么发电?
下面回答你的几个问题
1.三峡蓄水之后,第二年2越至6月下泄清水,与建成之前相比,这几个月属于向下游补水的季节,所以属于加大流量,但加大了多少流量呢?你可以看看今天20时三峡下泄流量1.2万立方米/秒,而上游来水是9600(查今日三峡集团公司主页)加大了2000多的流量。
与天然河道本身相比,比例不是很大,当然在特枯水期11-3月份上游来水如果仅有3000以下的时候,影响到航运恐怕要加大到3000-5000下泄了,这个时候加大的比例也不过1倍,清水下泄的最大流量就算有5000,与今日5月24日的9600相比,清水下泄对堤岸的冲刷有更严重呢?因为就算没有三峡水库,今天天然河道下泄的流量也会达到9600,冲刷情况也会这么多。说明不管有无三峡水库,总会存在清水下泄的情况,也会存在因为清水下泄造成的崩岸。事实三峡修建之前的两千多年来,长江每年存在崩岸,黄河也是一样。这些事实都可以查到。是否加重了,可以通过观测进行对比,而不能说现在出现了就说是三峡造成了,要知道没有三峡之前,一样的有。
2.三峡对地下水影响。
对上游,显然是上游的地下水位升高了。
这里主要看对下游。
如果是坝区附近,有个影响范围,坝体山头附近的地下水也会升高。下游远处影响应该不大,因为毕竟坝址主要是花岗岩岩石,整体行较好,风化层也不厚。如果坝下游的地下水升高,都可以观测得到。
你所担心的地下水,按你的意思是应该是担心三峡蓄水会造成长江地下水降低的问题。在前面本人已经分析,三峡蓄水主要是在9-10月份,11月份之前就停止蓄水了。对下游水位的不利影响应该在这个蓄水时期,蓄水削减了天然河道的流量,导致水位有一定下降,下降是不是造成了灾害,只要看下泄流量即可。刚才本人已经分析蓄水期间9-10月份的一个多月,来水大于1万,一般下泄流量仍保持在1万立方米/秒以上,哪怕8000个流量以上,对下游影响有限,毕竟天然河道枯水期才3000个流量。就算补水的时候,下泄5000个流量也足够了,但为了稳妥起见,蓄水期应该不会拦截得这么厉害。蓄水的时机宜早不宜迟,不能太靠后,不然汛期过早结束的时候,万一下游10-11月份发生干旱,会导致水库无法蓄满的情况。比如2008年第一次冲击175米水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当时10月份才开始蓄水,水位由145米上升,到11月份枯水期提前到来,导致未能蓄满。2010年从9月10日起,三峡水库开始进行第三次试验性蓄水,而此时长江的汛期还没有结束。与前两次选择在10月开始进行相比,三峡水库开始蓄水的日期大幅度提前了,拦蓄9月份汛末洪水资源进行蓄水,减轻10月份蓄水压力”。至当年10月26日终于成功蓄水至175米。
所以在蓄水期,只要在11月之前蓄满水,对下游基本没有影响,主要是担心蓄水时机过迟,又遇上枯水期提前到来,那个时候蓄水才会对下游有明显不利影响。
再讲讲11月~来年6月对下游水位的影响。11-2月,山峡水位在175米,来多少水放多少水,保持天然河道的平衡,这个时候应该跟三峡无关吧。而且如果枯水期缺水厉害,会相应加大泄量对下游补水,反而提高了下游水位。而3-6月是三峡加大泄量的时候,下游水位肯定比天然情况下要高。所以11月~来年6月三峡对提升水位有利。
不知道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没有?
2,三峡对水循环的影响
这个应该是第3条。还是按你的编号。
你所说的水循环不知是多大范围?
不过可以先讲讲三峡对长江水的拦截利用情况。三峡防洪库容220亿方,长江每年白白流进大海的水量是1万亿方,仅占2%。而且拦截的水主要是汛期末期的水。拦截时期是9-10月份的一个多月,蓄满后就来多少水泄多少水。这220亿方水主要是在11月~来年6月初对下游补水,6月初就放完了。相当于夏天末期的水留到冬春两季节使用。有人说三峡的水是用在发电,发电没错,发电的同时就是在对下游放水。从这里看不管三峡拦了多少水最后都放下去了。
在汛期,三峡对洪水的调节作用。举个例子,2010年7月来了最大洪峰7万立方米/秒,三峡按4万下泄,极大降低了下游的洪水位,与98年最大流量仅6万的洪峰,而造成的巨大灾害比,防洪作用非常明显。98年几百万人几千万人上堤抢险,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这次洪水武汉市却很平静,美丽的江滩大堤很悠闲,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么7万的洪峰按4万下泄,大约拦截了几十亿方的水在库内,库水位升高,当来水小于4万时,库水位开始下降。逐渐回到145米,以迎接下次大的洪峰。这样可以看清楚,三峡的调节作用是把原来持续2-3天洪峰,削减下来,用7-10天泄完。这样完成一个水循环过程,不管来了多少洪水,最后还是都放下去了。
上面就是三峡水库枯水期和汛期的拦蓄过程。
如果你要讲对整个气候的影响,三峡目前没这么厉害,不可能有这么大影响。要知道三峡水库393亿立方米的库容,在全球各类大型水库的排名中,居第22位。查了一下资料“世界上库容最大的水库是津巴布韦与赞比亚1959年合建的卡里巴水库,库容高达1840亿立方米,相当于三峡水库的4.68倍。俄罗斯的布拉茨克水库和埃及的阿斯旺水库的库容,也分别达到了1694亿立方米和1689亿立方米,均相当于三峡水库库容的4倍以上。与世界上其他超大型水库相比,三峡水库还有十分明显的不同。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世界唯一的集防洪、发电、通航、补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库,冬季枯水期蓄水至175米主要是满足工程发电和中下游地区通航补水的需求,每年满库容运行的时间远远短于其他水库。”如果三峡能影响气候,其余21座大水库影响岂不更大,但没见哪个国家说他们的水库就影响了整个国家的气候。
有人把今年干旱归罪三峡,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内陆降雨主要来自季风气候带来的海洋蒸发的高空水蒸汽,到内陆形成降雨落下来。雨水汇集成小溪-小水沟-小河-支流-大江大河-流入大海。看看每天的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气压带,冷空气,暖空气影响范围都是上千公里,三峡高不过180米,比坝周围的上千米海拔的山头比,又如何?暖湿气流范围都是上千米以上的高空。现在很多大江大河边上的城市的高楼大厦200-600米高的比比皆是,岂能影响几千公里范围的气候?降雨和地理气候的问题只要看看小学地理课本即可知道。
3,三峡对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这个问题很大。
三峡建成必然会打破旧的生态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对生态环境肯定是有弊有利。查了一下资料
“作为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早在50年代初就开始。在三峡工程设计的不同阶段和方案论证过程中,提出了一批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其中有《三峡建坝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等,较完整地对三峡工程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了论证分析。并从三个阶段予以论证水文、流速与流态等环境差异问题。”
环境生态问题在三峡的环境影响报告里面均有论证。
对下游应该好处比较多,上游有利有弊。
这些报告书网上都可以公开查到,本人也下载了一些。这里不多说了。
4,三峡对湿地的影响
三峡蓄水,上游很多支流水位上升,显然水位的变化,会导致上游增加不少湿地。下游蓄水就一个多月,看不出多大影响。欢迎指教。
5,三峡对重庆和四川的影响
80年代按150米水位方案设计,重庆却提出要按180米设计,因为重庆要有港口,150米水位对重庆港口不利,于是又论证了175米水位。显然对航运是有利的。
不利的是移民和淹没损失。
另外有泥沙淤积问题,这样是黄万里先生反对建设三峡的主要理由。上游金沙江上的的奚落渡水电站和向家坝电站正在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缓解淤积比较有利。另外黄先生所讲的淤积是否那么严重?现在蓄水已经有好几年了,还看不出来,有待时间检验,他说不出10年20年就会淤塞重庆港,有夸张成分,毕竟去年那么大的洪峰也没见重庆港怎么淤积。
当然生态也有一些影响,都是有利有弊。可以查专门的论证报告书。
6,三峡的高成本高代价发电问题(有人说“三峡发100度电,就损失300度电” 当然这只是文学的比拟)
三峡主要的作用是防洪,其次是航运、灌溉和对下游的补水,然后才是发电。
如果主要目的是发电,性价比可能不象有些电站那么高,但它是综合性枢纽,防洪是第一位。没有三峡防洪的时候,98年洪水损失就是1000多亿。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可以说三峡拦截几次小于98年的洪水,就可以减少了2000亿的损失,等于一个三峡的投资。
不过既然你要计算发电成本,也可以计算一下,按总投资2000亿计算,装机2240万千瓦计算,每千瓦成本1万元,这样的水电站比比皆是,特别是中小型的电站,本人就是做这个的,做了几个水电站,非常清楚每千瓦的投资。而且这些电站只发电,不怎么管防洪的事情。
7,三峡移民劳民伤财问题
移民投入比较巨大,是需要耗费很大的财力。不过这也是投入的一部分,都是可以靠防洪效益、航运补水和发电收入收回来的。
你提到这8大问题,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大课题,够很多人研究一辈子了。
上面得回答有些是本人专业上的问题,可以解答得详细一些,有些不是本人专业范围,也做了一些功课。不可能每个都让你满意,可以再讨论。
既然你这么认真提出来这几个大课题,本人也表示一下诚意,花了一些功夫来探讨一下,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来理性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