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伏尔加庄园》
2012-4-16 14:36:35
访问量:2964075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 立即修改 | 关闭
地点:哈尔滨香坊地带伏尔加庄园
摄影工具:索尼HX1、光圈档
心情随笔
今天有机会和好友去了伏尔加庄园;
伏尔加庄园座落在哈尔滨香坊成高填东,距哈尔滨市十几公里,交通现在看不很通畅;车子从偏僻公路先进在市郊的土地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拆迁,建筑,不知道政府到底要在这块土地上建筑楼房改善城乡人居住条件,还是要扩建道路,或者说还要在这里进行旅游区扩建工程,总之一切都在进行着.......。
车子刚刚从农田道路上驶进伏尔加庄园时,我们被眼前的景区的大门口景色惊呆了,太美了,其实大家真都不知道这是那里,就不约而同的喊起来“到了”,“太美了”,异国俄罗斯情调门脸建筑,木板式建筑,非常古朴典雅;
我心想“只看到伏尔加庄园的大门,已经是很满足。”
完全异国情调,伏尔加庄园就是一座以俄罗斯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式建筑。
几小时的游玩,终于对这个庄园有了初步的了解;
庄园很大,园内有一条弯弯的河道,贯穿整个庄园;
河道上有船只载着游人,分享水中的快乐;
河道中还有鸭鹅,不久将来这些自然生态会大观模进入园中;
从多角度去看那俄罗斯建筑,远的近的都很好看;园中有很多好看的树木花草衬托在景物中,这些花草都是经过一番考虑后植被种在那里,还有很多野花,紫色、黄、白;大片大片的白桦木林;
进入庄园最为抢眼的是“尼古拉教堂”,把它放入景区重要地置,唤起更多哈尔滨人对哈尔滨最为有特色最为古典式,建筑哈尔滨南岗中心地带的“喇叭台教堂”一种美好回忆。
不可能在哈尔滨再重现那个“喇叭教堂”?它的完美精致,以成为当时哈尔滨地标式的建筑;
还记得我的上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都是在南岗地区住宿生活,每周回家时都要路过“喇叭教堂”,它是一个环型,红着南岗中心地带一圈,圈子是用木制栅栏;冬季下雪时,从教堂门里走出上“玛达木”(一种对俄罗斯妇女的俗称?)身穿裙装,肩披红色的披肩,敲响钟声。一吓一吓的钟声,会让很多经过这里的人们沉浸在美好时光。
儿时的记忆或许有些模糊......。
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造反派对把“喇叭教堂”列入封资修产物,特别当时中国和苏联关系也十分的恶化。听人家说“当时红卫兵在拆迁时费了好大的劲,喇嘛台虽是一座木结构建筑,但是构致严谨,十分坚固。尽管红卫兵爬上了屋顶和那几个"洋葱头",也只能摇旗呐喊,折腾了好长时间也没能将十字架拆掉。喇嘛台周围人越聚越多,大多是围观群众,将南来北往的有轨电车全阻住了。红卫兵有些着急了,有人喊"用火烧",也有人叫"用坦克撞",秩序乱成了一锅粥。正在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开来一辆消防车,停靠在教堂东面,云梯支起来了,有人用钢缆将十字架缚在云梯上,又折腾了一阵子终于将十字架掀下来。红卫兵们一阵欢呼。天色向晚,人们逐渐散去,那教堂还没被拆除,红卫兵还得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
庄园最有吸引力的建筑之一,也是新人们最期盼的婚礼场地。
城堡前面的那座木桥叫“幸福桥”正在建设中。
傍晚的时候,夕阳的余晖将城堡笼罩在温暖而昏黄的光芒之中,仿佛时间静止,人们常常会不自觉的在此寻觅俄罗斯历史的痕迹,一切都显得如斯静谧美好……
P18---《博格得力酒堡》
“博格得力”,俄语译为“勇士”。在这里,您可以感受俄罗斯绵长的伏特加酒文化,享受轻松的俄罗斯乡村生活。
第一眼就看到这个若大的啤酒桶,垦定是酒文化有关建筑,很古朴建筑;
P22---《海鸥亭》
据说海鸥亭是按照19世纪俄罗斯建筑风格建成的;
海鸥亭掩映在层层蒿草之中,倒影清晰地映在静静的伏尔加河上,宛如一幅优美的油画。
在向外伸展的观景平台上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角度欣赏庄园:
春季荣荣绿草轻挽着亭台的肩;夏季海鸥亭前盛放的荷花与浮桥组成一幅艳丽而不张扬的画面;秋季层层落叶铺满河面,绽放着积攒了一夏的盛大热情;冬季皑皑白雪爬上建筑的屋檐……
此时我的心情是很矛盾,拍得不好,拿不出手;画面缺少很多元素,自然和人文,不够成功作品;
献给大家的心情之一:尼古拉教堂,哈尔滨“喇叭台教堂” 哈尔滨地标式的建筑,再不能重现在人们的眼前,作为历史的回忆,伏尔加庄园值得你去;伏尔加庄园俄罗斯风情建筑,在哈尔滨很多建筑都具有这种风格,有着一种城市的亲切感,这里地年四季真的很美。那里是一个非常浪漫美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