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庄园
2012-4-16 14:36:46
访问量:2964199
我最初知道伏尔加庄园是从“黑龙江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100枚连体邮资明信片”上,在蓝天白云下的秋日里,桥下是静静的河水,岸边的五色树叶中露出了几幢俄式建筑,一派欧式田园风光。邮资片的副券上,是冬天里的普希金沙龙,青松、白雪,土红色的墙体。不仅建筑美,而且透过画面,能使人感受到俄罗斯文化的震撼。心想,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巧的是今年8月7日,女儿邀我们郊游,就是去伏尔加庄园。
说伏尔加庄园是俄罗斯古典建筑的“大观园”一点也不过。庄园大门采用17世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的木制城堡原型,中央是四坡顶塔楼,塔楼上方是双头鹰。威武的大门像战士一样守卫着庄园的宁静,一如百余年前它在俄罗斯时一样。纯木的质感带给人们远离喧嚣的古朴感受。从庄园大门一直往里走,两侧是水连水、桥连桥的内湖。湖的西岸,是一架随风转动的巨大欧式风车。放眼望去,一个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展现在眼前。园区内有数十座精美别致的俄式古典建筑,好多都是按1∶1比例仿制或复建的。从游客中心出发,踏上木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圣·尼古拉(教堂)艺术馆。圣·尼古拉大教堂是随着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俄罗斯人进入哈尔滨,于1899年10月13日奠基,1900年春动工至当年12月竣工的“远东第一东正教堂”,被老哈尔滨人称为“喇嘛台”。教堂主体为八面体圆形建筑,四周被回廊和几处突出的半圆形祭坛环绕,主入口上方建有高耸的钟楼,南北两侧均略凸成为次要入口。这座教堂的建筑比例均称,布局错落有致,造型和谐优雅,是木质建筑艺术的精品。小时候,我家住在南岗建设街上,顺着建民街走几百米就能到位于东西大直街和红军街交汇处的“喇嘛台”。喇嘛台周边是一圈铁栅栏,里面有高大茂密的树木和一些艳丽的花草。远远望去,充满了神秘。文革中,教堂被红卫兵拆掉了,成了哈尔滨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楚。现在,我们不仅可以走近,而且可以走进圣·尼古拉教堂,只是它被复建成了艺术馆。站在教堂里,我仔细琢磨儿少年代对教堂的神秘是为什么。傍水复建的“米尼阿久尔”餐厅,从远处望去仿佛一艘即将起航的轮船。再现了哈尔滨太阳岛江上餐厅昔日的风采。餐厅的原型建于1926年,1997年2月4日深夜被一场大火吞噬。俄语“米尼阿久尔”意为“精美的艺术品”,我觉得这个名字太贴切了。位于庄园东南角的巴甫洛夫城堡也是庄园最有吸引力的仿制建筑之一,原建筑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堡,200多年来它历经沧桑,曾经做过医院、警察局、监狱、学校等场所。当人们站在幸福桥上以古城堡为背景留影,相信会终生难忘的。
伏尔加庄园处处体现着俄罗斯文化氛围和主题。在按照19世纪末俄罗斯建筑风格建成的普希金沙龙门前,有一尊黑色铜制塑像,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右手撑头斜坐在空旷的长椅上在凝眉沉思。我想起了他那首我少年时反复吟诵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在俄罗斯经典木结构建筑小白桦餐厅前的爱神雕塑园,世界著名雕塑群相辉映,充满欧陆文化艺术气息。雕塑园展示了大量古希腊神话人物雕像,每座雕塑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太阳神阿波罗、爱神丘彼特,以及河神的女儿达芙妮等等,让人目不暇接。在凡塔吉娅俱乐部附近有一处童话园,其中用雕塑描绘了俄罗斯文学家托尔斯泰《三只熊的故事》以及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故事不同的场景。女儿小的时候,我曾经给她讲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来我有了外孙,也不止一次地给外孙讲过这个故事。外孙对国王的宝座看来不感兴趣,还没坐稳就急着下来了。但是对童话园西侧的戏水池高度热情,没办法,我只好陪他下水。她妈妈樾喊他回来,他越往里跑。伏尔加庄园现在不仅被评为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度假区,而且被评为国家中俄文化交流基地。
中午,我们靠在停车场里的自家车旁,咬着里道斯红肠,吃着秋林的“塞克”,喝着格瓦斯饮料,觉得和坐在饭店里的感觉很不一样。我想,伏尔加庄园确实是一个应当来、值得来,必须来的地方。它不仅让你不出国门就可以领略俄罗斯风光,而且,让你能寻觅到哈尔滨的历史,找到昨天的自我。难怪它会在2010年,被黑龙江省旅游局、商务厅、《生活报》和省邮政公司评选为“黑龙江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还上了邮资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