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1
2012-4-17 10:50:24
访问量:2963518
尽管如此,明清两代的茶马市还是十分繁盛,有「茶叶之道」之称。而从草原丝路北行再西去的旅蒙商人,直到明国时期还经常来往于乌兰巴托、科布多,甚至莫斯科之间,这是草原丝绸之路整个乐章尾声中的回音与余韵了。
(七)明代
归化城往北经白道越阴山至漠北哈拉和林、胪朐河(今克鲁伦河);
北宋与西夏的贸易范围广、规模大,西夏输出的主要有马匹、青盐及牛、羊、骆驼、毛皮、甘草等,北宋输出的主要是粮食、茶叶以及铁器、丝绸等。
据传说,2500年前,来自欧洲的斯基泰人一度控制着这条古道,他们从阿尔泰山取得巨量黄金,因而草原丝绸之路又享有「黄金之路」的美称。金银饰品是草原民族的最爱。黄金宝石是最豪华的装饰品,欧亚草原民族喜爱黄金装饰,生活中用黄金装饰衣物,这是最荣耀的了。黄金饰品匈奴墓中也曾发现,在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的两座匈奴墓中的金器有鹰形金冠、四虎噬牛纹金饰牌、虎形镶宝石金饰、金项圈、金耳坠等计二百四十六件,还有银器、石串珠等。人体用金装,思想渊源是对太阳神的崇拜,金光耀眼的太阳普照大地,使草原茂盛;而草原上英雄民族的国王,恩泽普及每个草原之子,使人畜兴旺。欧亚草原上的畜群、人群岩画中也都画太阳神。
http://www.nmgnews.com.cn/bynem/article/20060914/1 12311_3.html
此外,民间的黑市贸易规模也很可观,仅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一处,每年私相交易的茶叶即可达数十万斤,牛七、八万头。
还有阿拉善厄鲁特蒙古自定远营至宁夏、北京、民勤、达来库布、库伦的商路,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自达来库布至酒泉、外蒙古三音诺颜部、土谢图汗部、库伦的商路〔19〕。
草原丝绸之路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从文献记载看,草原丝绸之路的开拓与游牧民族的迁移和战争有关,但战争是临时的,民族间的往来相处却是经常的,而草原上东西文化的交流,主要是友好往来。中原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和草原丝路传到西方去,西方文化也通过这两条路传到中原来。丝绸之路草原丝路在中国文化的交流中起到了互为表里的作用。
以多伦诺尔为枢纽,至贝子庙(今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库伦、恰克图、呼伦贝尔、哈尔滨、沈阳、承德、北京、张家口的商路;
独石口驿路。自北京出独石口经察哈尔、昭乌达盟至锡林郭勒盟浩济特旗胡鲁图为终点;
喜峰口驿路。自北京出喜峰口北行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至札赉特旗哈达罕为终点;
自康熙征伐噶尔丹始,为保证军粮、草料及其它用品供应,即批准汉商进行随军贸易,俗称旅蒙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世,旅蒙商发展兴旺,内蒙古的归化、多伦诺尔、包头,以及赤峰、经棚、小库伦等地逐渐形成商贾云集的商业城镇。外蒙古的大库伦、科布多、乌里雅苏台、恰克图等也成为旅蒙商汇聚的商业城镇。以这些商业中心城镇为枢纽,则形成了沟通大漠南北的商路——
(八)清代
宋、辽、金、西夏之间,商旅往来,十分繁忙。
草原丝绸之路上已发现的历史古迹,以岩画和草原石人为其主要内容。从这些粗犷、古拙的艺术杰作上,仍可清晰地看到当年匈奴人、乌孙人、突厥人、蒙古人等剽悍、勇猛的身姿。
以归化、包头为枢纽,至库伦、乌里雅苏台、新疆、北京、张家口的商路;
张家口驿路。自北京西行经张家口、察哈尔右旗抵归化城〔18〕。
金代辽而立,道路亦有扩展,可通至龙驹河(今中蒙边境之克鲁伦河)、移米河(今呼伦贝尔市伊敏河)、斡里扎河(今蒙古国东方省乌尔集河)等地。
拓拔鲜卑初都盛乐,即今呼和浩特所在的土默特平原,地处草原丝路南道的中央位置,可以北通漠北、南连中原,经过北朝、隋、唐的发展,成为连接草原与中原的一个中心地带。这里均出土过东罗马金币和波斯萨珊朝银币,也发现有一些用石板围筑外框,内宝石块,远看似墓碑(代替碑或石人的功用),以这些积石墓为标记,寻踪西去,可以漫游整个草原,直抵中亚。而从草原丝路东来的物品,亦可在东传至辽河,故此赤峰市敖汉旗曾出土波斯银壶。
到http://www.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5016421/ webportal/w4274501/uzbhua/a375531.html去还有地图
由于贸易规模大,运输量也十分可观。
归化城往西南经鄂尔多斯至陕北、宁夏,进入河西走廊〔17〕。
旅蒙商的发展是草原丝绸之路最后的辉煌。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外蒙古在沙俄策动下独立,旅蒙商遂走向衰落。至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曾经盛极一时的旅蒙商趋于式微。
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古老文明交流的汇合地。草原丝绸之路是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协同内蒙古考古专家在新近考古调查中发现的。专家认为,该路分为南北两线,其北线的开拓始于北匈奴西迁之时,东起西伯利亚高原,经蒙古高原向西,经过咸海、里海、黑海,直达东欧;其南线,东起辽海,沿燕山北麓、明山北麓、天山北麓,西去中亚、西亚和东欧。更广泛地说,草原丝绸之路是东起大海,横跨欧亚草
谁能告诉我草原丝绸之路的详细资料,尤其起经过新疆境内的部分,以及进行草原丝绸之路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情况,谢谢
蒙元时期是草原丝绸之路最为鼎盛的时期,欧洲、阿拉伯、波斯、中亚的商人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往来中国,商队不绝于途。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等都曾记述过这一状况。元上都、元大都成为世界闻名的商业中心,诚所谓“酒馆书填金,市中商贾集,万货列名琛”〔14〕。为方便贸易,自窝阔台汗时“诏印造交钞行之”〔15〕,与银并行流通。1982年,在呼和浩特市东郊的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位于元代丰州治所)发现了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钞票实物———“中统元宝交钞”;在额济纳旗相继发现“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即是历史的证明。在内蒙古各地发现过大量蒙元时期的瓷器。特别是1970年于呼和浩特东郊丰州故城发现的元代钧窑香炉,造型雄浑大气,制作极其精美,堪称国宝。在元代集宁路故址发现的窑藏瓷器,汇聚了内地各大名窑的精品,足以说明当时贸易的兴盛。在内蒙古各地发现的基督教、伊斯兰教遗迹,也充分说明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况。
归化城向南过云川卫(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过杀虎口达长城内侧水泉堡;
杀虎口驿路。自北京行经杀虎口至归化分为南至鄂尔多斯、北至乌拉特三公旗的两条路线;
寻找色彩艳丽的秋色 相约同行旅行更精彩 12星座的旅游目的地 驴行日志,记录旅程 原的通道,其纵横交错的岔道,又可南达中原地区,北与蒙古和西伯利亚连接。
西方的宗教艺术以及天文学医学等也输入到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草原丝绸之路为开放的元朝带来了高度繁荣,从而使草原文明达于极盛。与中原丝绸之路相比,草原丝路分布的领域远为广大只要有水草的地方,也就有路可走,草原丝路的中心地带也随着时代、局势的不同而改变,如匈奴时代主要在漠北,鲜卑时代在漠南,契丹与蒙元时代在内蒙古东部草原上,因此发现的遗迹遗物也是这样分布的。 明朝建立以后,与北元经历了长期战争,蒙古各部之间也战乱不断,道路废弃,贸易停滞。至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明朝廷与蒙古兀良哈部在辽东互市。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明朝廷与蒙古在大同开展互市贸易。但受战争影响,时断时续。明中叶,漠南蒙古阿拉坦汗强盛,因蒙民“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通过战争得以与明朝廷达成协议,开边互市,沿长城各镇东自宣大、西至延宁开放互市场所13处,蒙民以马匹及其他牲畜、皮毛等换取内地粮食、茶叶、布帛、瓷器、农具、铁器等。据统计,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至万历四年(公元1582年),张家口、大同、宁夏等地互市销售的梭布从50万匹增加到100万匹左右〔16〕。阿拉坦汗所建的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成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其商路南达山西大同、河北宣化,西南达陕西榆林、宁夏银川,北达哈拉和林、克鲁伦河。具体为——
南宋与金的榷场贸易也很繁荣,双方在淮河沿岸及西部边境设有六个榷场,南宋输出的以茶叶、棉花等为大宗商品,金输出的主要是北珠、毛皮、北绫、番罗等。
清代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在内蒙古设五路驿站,即——
宋、辽、金、西夏时期,虽然常有战争,但是贸易并未禁绝。北宋与辽在边境地区设置榷场互通有无。保持时间较长的有宋方于雄州(今河北省雄县)、霸州(今河北省霸县)、安肃军(今河北省徐水市)、广信军(今河北省徐水市东)设置的榷场;辽方于新城(今河北省新城县旧城)、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设置的榷场。宋方输出的主要是香料、茶、瓷器、漆器、缯布、稻米、书籍等,辽方输出的主要是羊、马、骆驼、盐等。
古往今来,岁月悠悠,绵延万里的草原丝绸之路,一直是连接、贯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辽阔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是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民族文化风格的汇合地。它不仅完成了东西方文化相互传播的伟大历史使命,而且也在丰富多采的文化汇流中,吸取着各种「营养」,在保持本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造了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草原文明在对外交流中走向繁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归化城往东沿元代丰州至上都驿路至独石口、蓟镇边外一带;
清政府又设置自北京至外蒙古库伦(今乌兰巴托)、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军台及中俄边境卡伦站道,黑龙江西北路军台及呼伦贝尔中俄边境卡伦站道,形成了覆盖蒙古草原的道路网络,不但保证了军事需要,也为旅蒙商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古北口驿路。自北京出古北口行经昭乌达盟至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左翼旗阿鲁噶木尔为终点;
成吉思汗建立横跨欧亚的蒙古汗国,道路四通八达,并建立站赤(驿站)制度,窝阔台汗时期加以完善。至元朝建立,以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金莲川)、大都(今北京城)为中心,设置了帖里干、木怜、纳怜三条主要驿路,构筑了连通漠北至西伯利亚、西经中亚达欧洲、东抵东北、南通中原的发达的交通网络。元代全国有驿站1519处,备有马、牛、驴、骆驼、车、轿等。并在交通枢纽处设有车站,全国约有站车4000辆,大都陆运提举司的站车即多达500辆,专门运输金、银、宝、货、钞帛、贡品等急需贵重物资。如站车不够,可以随时雇佣民间牛车〔13〕。 (六) 蒙元时期
从内蒙古出土的一些器物尤其是突厥族的金银器上可以看出,游牧文化凝聚吸收了西方文化、波斯、东罗马和印度等民族文化及中原文化的因素。另外瓷器、佛像、拜占庭金币、波斯萨珊王朝银币、波斯银壶等文物的出土也印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辽朝以连通上京(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中京(今赤峰市宁城县大明城)、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今北京城西南)、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的道路网为骨干,形成了可北达宝韦、乌古,东北至黄龙府、渤海国、奴儿干城,西北至突厥、吐谷浑,西至丰州、朔州、夏州达西夏,南通北宋的道路网络。
http://baike.baidu.com/view/500534.html
(五)宋、辽、金、西夏时期
隋唐时期,中国丝绸外销的主要客户是东罗马和波斯,居间贩卖者为中亚的游牧民族及印度洋上的舟航。突厥族在左右波斯与东罗马的丝绸贸易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使中国的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正是这些马背民族扮演的「信使」,保持了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使相隔万里的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及罗马文明之间相互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北方草原战争迭起,明代修筑万里长城,设置边关重镇,一时隔断中原与草原的联系。到十四世纪中叶,清朝建立后,又因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而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加之明朝时期海运业兴起,中西方贸易多取道海路,兴盛了两千多年之久的草原丝绸之路,便逐渐衰落。
归化城往东南经奄遏下水海(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抵大同;
这里有很详细的解释http://www.nmgnews.com.cn/bynem/article/20060914/1 12311_3.html
西夏自国都兴庆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至辽上京筑有“直路”,至居延故城筑有黑水镇燕军道,至狼山筑有黑山威福军道,黑山威福军至黑水镇燕军道,至漠北阻卜、拔母思部的通道等。